我的乡村我的梦范文五篇集合
没有汽车的桥上安静极了,桥下江水滔滔,游船往来,月光照在水面,洒下一片银辉。对面繁华的街道上传来时隐时现的越剧声。月亮是那么亮,使五彩的霓虹都黯然失色。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乡镇街道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镇街道范文】一
一直以来,我都想在教书之外,找一块安静的地方,诗意的栖居。黄龙观,就是这个名字让我心里突然一亮,此后,我便开始与这个小山村零距离的亲密接触。
黄龙观,带给人最多的印象应该是,一座灵动的山或者峰,山顶上有一座古典的建筑,春有祥云缭绕,秋有霞光笼罩,山峰的四周充满一种毓秀之气。正是,这就是黄龙观。但是,我所栖居的地方,除了浸透道教气韵的灵山之外,还有更隆重的称谓:村。
它叫黄龙观村。村以道观为名,道就给这个古老的山村注入了神秘的文化底蕴。听起来就叫人向往。
山村。偏远。农户不是太多,很分散的居住,面积可不小,七沟八岭,十九平方公里土地。
它就是一种状态,有点混沌,有点慵懒,有点沉稳,有点漫不经心,沉重一点讲还有点穷。黎明的时候,一只雄鸡唱出第一声,这一片山里的雄鸡都开始叫了。接着你就可以看到农户的炊烟从四处的山洼里升起,和着山村中的雾霭升腾到高空,在阳光的照射下,组成紫色的祥云。接着,地里就有了人的身影,有了牛的叫声,曲曲弯弯疙疙瘩瘩的山路上就有了行人。就是这样一个山村,穿过它的时候,我竟用了大半天时间,还是直线距离,从山脚到山顶,走得我口干舌燥、四肢乏力、精疲力竭。
如果不是轻身经历,有谁会相信,在这样一个贫瘠偏僻的山村,会有一个个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新型农村社区拔地而起?会有那么豪气的楼房?会有那么漂亮的广场?黄龙观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重铸了自己,改写了历史,创造了奇迹。
是奇迹,但不是神话,因为它的确已是客观存在。
我坐车去,一直到高大壮丽的村委会大楼前。因为是进山,公路是盘旋而上,通过写着“中国民俗文化村”红色大字的大门,就如同在城市宽敞的街道行走。
我想借住农家,最好是屋后有青山,山前有竹园,有一条山溪抑或是一泓小泉,竹篱茅舍,土墙青瓦,房前屋后种着青菜、果树,到处都是野花野草,一只猫、一条狗、一群鸡,陪伴着我的书声。
如今的黄龙观村已经走出了农耕时代,农户都住进了小区的楼房,农民成了村企业的职工,家属都叫社区居民。
白天,我悠闲地在村庄里行走,现代化的气息扑鼻而来。感慨农村的巨变,在城市里享受到的东西,不担心在这里没有。夜晚,黄龙观村进入沉醉的梦乡。而我却一直醒着。夜风很温柔地吹过树间,鸟儿偶尔亮出一两声,蛐蛐蟋蟀们却不停地悠悠地鸣叫。山中的那种静,令人陶醉。月从东岭西落的时候,太阳就从观尖鱼贯而起。早晨的空气就是城里人叫着氧的那种东西,我在这里可以尽情地享用。新的一天开始,我站在山头仰天长啸,吐故纳新,浑身都轻松。没有喧嚣,没有烦躁,没有祈求,没有竞夺,城里的那些让人烦恼的东西,这里都没有,真的。
我突然感觉到一种城乡的逆差。 农村的美,更有个性。
充满诗意的山村,我们应该在这样的地方住下来。
【乡镇街道范文】二
进入巴河东岸的唐家冲村,眼前豁然开朗,天地俨然,日月洞开,仿佛真的进入一处世外桃源。这里田畴平展,成块成片连在一起,大有平原风光。田野里绿油油的秧苗更像织毯一样,向前铺展着,把人们的目光吸向无尽的天边,把心灵引向宁静,悠然。
远处的山岚浑圆稚朴,葱绿褪却炎炎夏日的燥热。循着村口的“梦桃源农家生活体验馆”的牌子,进入一个“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的小村庄,一块块田野从眼前闪过,碧玉般安静。一口口鱼塘倒映着天光云影,思绪随清风共徘徊。
现代化小楼房林立,整齐而端庄,掩映在绿树翠竹丛中,给人回归温暖的呼唤,安居在泥土之上的暖巢,有一种与城市钢筋水泥建筑不同的安适,温馨。植物们给这些楼房绣上绿色花边,生命蓬蓬勃勃。一架一架的瓜藤爬上墙坡,那诗行栽种得韵律工整,音调悠长。丛丛芍药牡丹栽种路旁,花蝴蝶引领我们来到一幢高大的楼房前。
“梦桃源农家生活体验馆”名副其实。大红的横幅写着“博艺棋友会、阳春琴友会、翰馨诗友会、银勾书友会”,四会画龙点睛,琴棋书画雅韵悠扬。一室一雅韵一兰香。一楼门前二胡声悠扬喜悦,民间老艺人正襟危坐,姿态端详。二楼会客室茶香瓜果馨,热气喧哗,游人或品茶,或上网,或翻阅壁架上书籍。爱好棋艺者,很快抢占了棋盘。喜欢翰墨的,纷纷试砚挥毫,笔走龙蛇。阳台有亭曰放翁亭,圆石桌石凳置于凉亭之下,竹影清风筛几缕阳光于几上,诗意似晴空白鹤,引颈向上。
桃源一般美丽的人居环境,千年历史深厚的人文景观,这一切不能不让人遐想,处在繁华世界之下的惬意乡居生活,最易激发人纯朴自然的闪光思想。年初,唐家冲村党支部书记邓俊国萌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建一个“农家生活体验馆”,吸引城里人到这里观光旅游,体验农家生活,品尝地道的农家绿色食品,为村民开辟就业门路,增加旅游经济收入。如今,体验馆内设有餐厅、农家游戏室、农家观艺娱乐室、农民手工艺品展销室、农产品加工手工体验室(用手磨磨麦等)。放归自然,游牧身心,还有室外体验活动:大型的垂钓场,野外放牧场(让游客自喂放牧牛、羊),栽种采摘体验基地,路边山野菜展示摊点等等。
听着民间艺人谐趣生动的鼓书,欣赏县文艺家们送上的书法、美术作品,还有县作协赠送的书籍,更聆听了乡党委书记和乡干部们热情鼓动的讲话,让我们前来观赏学习的游人大开眼界,心意飞腾。
品着正宗的土鸡、野菜,口角噙香;诗书洗心,琴声绕耳,不由得悠然一梦,如入桃源深处,醉而忘归。
中华民族自古为诗书礼仪之邦,崇尚自然,敬畏天地,诗书传世,琴棋养心,禅道为人。起源于农耕社会的采薇之曲,《诗经》、《国风》,都记载了诗歌书画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力量和身体的韵律,并由之带来内心的省察,都有诗文、歌舞、图画、经诵等形式流传。看似农家生活,实则是立于礼仪之邦的根基,有着生生不息的生命源泉和文化土壤。今天,在物质达到一定富裕之时,让生命又回复最初的纯朴,触摸,让身心升华纯净,高洁,无疑是最接近地气的滋养。
现代经济日益发展,物质生活走向富足,追求精神境界的宁静和谐,返璞归真,崇尚自然,也提到人们日常生活上来。梦桃源,不正是山水桃源之景深处的梦境,竟如此真实地回复到我们的生活,岂不叫人惊喜而向往。
桃源梦,梦桃源,愿家乡处处梦桃源。
【乡镇街道范文】三
春节刚过,我应龙居镇文化站的邀请到牛家村进行了传统文化的挖掘。很早就听说牛家大鼓的威名,尤其是“九龙翻身”是一绝,可从来没见过。这次我们就是采访牛家大鼓的传人牛汉臣。
牛汉臣老人整80岁,住一个不大的院落,屋内陈设非常简单。牛汉臣老人穿着比较朴素,可很干净。老人除去脚略微不便外,一切看上去都还好,尤其是思维比较敏捷,说话思路清晰。当听说我们是为牛家大鼓而来立马来了精神,话语多了起来,“牛家大鼓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间,就是从山西移民到这里,那时只是为了糊口,后经几代人创新改良,成了当时的一绝‘九龙翻身’。‘九龙翻身’以其鼓点复杂,花样繁多而著称。牛家大鼓在很久以前就声名远播,十里八村有个喜庆事都少不了牛家大鼓。到了五六十年代牛家大鼓更是远近闻名。那时过节各村都把拿手的本事拿出来,不是比赛胜似比赛。尤其是春节期间更是热闹。过了正月初五,各村之间就相互串村表演,只要一听到鼓声锣声唢呐声,村里的干部就准备好瓜子糖果到村边的打麦场。串村表演就在那里,有跑旱船的、踩高跷的、打鼓的、玩老虎、舞龙的等,都是各村最拿手的,生怕表演不好落下坏名声。牛家大鼓在当时是最出名的,只要大鼓一敲,十里八村都听得到,打起‘九龙翻身’来叫好声一片……”“唉!”老人叹了口气:“随着老百姓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会‘九龙翻身’的就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了,我真怕一闭眼牛家大鼓在我手里毁了啊!”牛汉臣老人眼里满含热泪,我们心情也很沉重。
文化站的主任说:“我们这次就是为保护牛家大鼓专门而来,现在村里还有会打的吗?”牛汉臣老人连说“有,原先村里的老书记就会,我也会,还有两个会的。”
牛汉臣老人叫来了人,请出了大鼓。大鼓大半个人高,上面的红漆有些已经脱落,显示年份久远。他们几个人把外套一脱一招一式打了起来。鼓点时而缓,如泉水叮咚;时而急,如狂风暴雨;鼓声时而大,犹如排山倒海;时而小,恰似和风细雨。鼓点是那么清脆,那么干净利落,似大珠小珠落玉盘。鼓槌在老人们手里上下翻飞。我们真正见识了什么是“九龙翻身”。这些老人仿佛到了年轻时,一招一式是那么认真,那么卖力。不一会就围满了人,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
告别牛汉臣老人已是午后,我们都不觉得饿,心情很沉重。车内很沉闷,没一个人说话。最后,文化站主任一脸严肃地说:“我们回去把老人打的鼓录成视频,然后谱成鼓谱,选人成立打鼓队,请这些老人进行指导,我们不能把祖先留下的东西毁在我们手里,要把它发扬光大!村里人的文化生活还很缺乏啊!”
我知道文化站又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了。听他们说最近已经抢救性挖掘了短穗花鼓、斗虎、跑旱船等民间文化,我对他们充满了敬佩之情,如果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不知道我们祖先留下的财富还会消失多少。
愿牛家大鼓兴盛起来,愿农村的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乡镇街道范文】四
因为父亲在村里工作的缘故,我去过尧治河两次,每次都给我不同的感受。美丽的晚霞映红了湖北省保康县尧治河村的龙门广场。家住龙门口居民小区的大妈,脚穿洁白的运动鞋,正与一群爹爹婆婆、大姑娘小伙子们,在霞光晚照的舞池里翩翩起舞。
做个尧治河村民是幸福的。这里生活富足,家家户户住上了乡村别墅,七成家庭买了小车。业余生活是充实的,隔三岔五,就有一些文化培训和文艺演出、文体娱乐活动。“文化兴企”、“文化富民”、“文化强村”,正成为尧治河村重要发展标志。
品牌形象,靠企业和文明乡村文化来提升
2013年,尧治河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2亿元,缴纳税费2.5亿元,村级固定资产达到19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富起来的尧治河,今后的发展必须靠文化来提升。村里邀请中央党校、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知名专家学者到村里调研,借助他们制定出村《文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建设文化强村意见》。村党委明确将文化发展纳入到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文化事业预算经费逐年增加。仅2013年,村里用于群众文化活动支出就高达300万元。
幸福生活,靠丰富多彩的文化来装点
文化发展必须与经济发展比翼齐飞。村党委立足村里实际,利用“湖北500强村”的经济优势和村党委书记孙开林十七大党代表、全国劳动模范等政治品牌,先后融资近1.5亿元打造“尧治河文化”。一时间,尧帝神峡、白尧石景点、民俗博物馆、磷矿博物馆等文化工程相继开工;《尧治河村志》、《尧治河村歌》相继出炉,让世人刮目相看。去年,村歌《金山银水尧治河》一炮走红,成为“全国十佳村歌”,引起强烈反响。
几乎每个周末,尧治河的村民都要选择属于自己的文化生活。“周末剧场”、“篝火晚会”、“戏聚星期六”……让这个往日寂静的山村变得魅力无穷,红红火火。
“年有计划、季有重点、月有活动,长年不断”成为该村开展文化活动的特色。每季度一次的有奖征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营造了“以读书促学习,以学习促成长,以成长作贡献”的学习氛围,村民自发成立的电脑、书法、摄影、围棋等兴趣学习小组,成为文化生活的主力,在每年一届的龙门广场文化节上成为最活跃的群体。
村里,文化娱乐设施逐步完善,篮球场、职工活动室,乒乓球案、桌球案、棋牌桌、阅览桌、音响设施等一应俱全,村民、职工在业余时间里“娱乐有场所,学习有去处,阅读有图书,观看有电视,收听有广播”。就连工作在矿井里的矿工也有专门的文化娱乐室,他们工作之余不用出洞也能读书喝茶听音乐。
“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将文化涵盖其中,极大地丰富“文明村”创建内涵。该村已连续两届被中央文明委评选为“全国文明村镇”,16家村办企业被襄阳市和保康县评为“文明单位”。
发展实力,靠亲人文化吸引外来人员落户
“你看,你看,《人民日报》刊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户籍改革政策,决定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村党政办公室打字员李玉玲获知这一信息后,连忙向外来务工人员宣讲落户有关信息。
这6年,村里共接受了50家外来户。”37岁的李爱斌是15公里外的白果村人。2000年春,他和妻子来这里打工,一干就是13年。
“小李是村里有名的能工巧匠,由他亲手建造的别墅就有30多幢。”尧治河村委会副主任杨占杰说,为了鼓励像李爱斌这样对尧治河村有贡献的建设者。村里出台政策:对连续在村里工作10年以上的外来务工者,接受为尧治河村民,享受与本村村民相同的福利待遇。
李爱斌掰着手指头,对我们说:这里看病全报销;上学费用全免;免费享受280平方米的农家别墅……还有一个人一年六七万元的收入。“能成为尧治河人是我们的福分。”同是新村民的宋海洲动情地说。他是孝感市云梦县人,妻子刘琴是十堰市房县人。16年前,他们来尧治河村打工,在这里相爱成家。一直盼望着能早日成为尧治河村村民。今年,宋海洲夫妇终于如愿以偿。
“共有24个务工者写了申请,我们将逐步满足他们的心愿。”杨占杰介绍,去年村里实现总产值22亿元,上缴税收2.2亿元。可以说,没有这些外来建设者,就没有今天的尧治河村.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中流击水,奋楫者先。在文化建设浪潮中先行一步的尧治河村,正以文化软实力助力经济发展,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乡镇街道范文】五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仲秋清晨,我搭上一辆开往浙北名刹福严寺方向的城乡公交车前去采访。车子在开阔的田野公路上平稳地快速前进,窗外的景色十分迷人,闪过大片翠绿繁茂的桑园,便看见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稻田。汽车开了几分钟后,进入眼帘的是一大块无边无际洁白的菊花地,一阵阵清新浓郁的香气不时地从窗外吹进,顿时感到头脑清醒,心情舒畅。
下车后,我沿着一条机耕路来到一座村庄,村里一座座崭新的造型各异的三层楼住房显得高大气派,门前停着十多辆小汽车,好像自己迷了路似的来到了一个大城市的别墅区。顿时,我的脑海里回想起了自己下放时住过的平房,那时候只要天一下雨屋面就漏水,地上要放二三只大大小小的面盆来接漏。村里的人家住的大多是“一直落”的平房,房间和猪羊栅相临,室内阴暗潮湿而且不通风。看到眼前的新农村景象,心里真的感慨万千。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农业生产是实行“以粮为纲”的政策,原来的蔬菜地、菊花地全部改为水田,种植双季水稻。这些地改成田后,被叫做“荡田”。荡田土质坚硬,插秧时种得手指头发痛。荡田里的稻苗由于缺少肥料和水分,长势不好,产量很低。如今,这些荡田又重新种上了蔬菜和菊花。在村边的蔬菜地上搭起了一个个高大的塑料大棚,一年四季蔬菜不断,村民们都说蔬菜大棚的经济效益挺好。在那些大片平整的荡田上,现在又重新种上了本地有名的特产——杭白菊。这时我已经走到村口,看见那里竖着一块大木牌,上面写着“田野菊海景区”六个红漆大字,顿时眼前一亮,原来我要去采访的目的地就在眼前。进入景区,放眼一看全都是白茫茫的美丽清香的菊花地,我想这里被称之为“菊海”,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在“田野菊海”里,我看见有几十位身材健美脸色红润,不时传出银铃般笑声,全身穿着蓝底白花纹蓝印花布服装的农家女,正在那繁花似锦的菊花丛中,进行采摘菊花的现场表演。只见姑娘们身背小竹篓,双手像小鸡啄米似的飞快地采着菊花。在她们周围还围着不少游客,他们手里全都提着小竹篮,跟着姑娘们一起采菊花。在这里,人们可以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给予的阳光、空气和美景。久住城镇的人能到乡下来走走看看,放松放松心情,那该是一件多么开心快乐的事情啊。这时,周围菊花的香味引得我不由自主地弯下腰,采摘身边那几朵初开的菊花。闻一闻那刚采下的菊花,真的叫香气扑鼻,那是因为含苞欲放的花朵,才是香味最浓的花的缘故。
从“田野菊海”出来,我走进了附近的一家菊花加工厂的大门。在我的印象中,原来村里的农民加工菊花的方法比较古老,就是将采摘来的新鲜菊花,先放在一只只面盆大小的竹笼内,然后拿到柴灶上去烧开水来蒸。经过蒸煮过的菊花,再放在各家各户的大门口用芦苇编织的山篱上晾晒。等到菊花晒干后,便形成一个个薄薄的菊花饼的形状,这时收起来后就可以拿到供销社去出售了。当地农民不喜欢泡菊花茶喝,菊农们好像从来就没有那种喝菊花茶的习惯。我进入车间后,闻到了浓烈的菊花香味,在崭新宽敞的菊花加工厂房里,成堆的鲜菊、盒装的成品干菊、自动烘干机等各种物品都摆设得十分整齐有序。车间里身穿洁白工作服的工人,正在紧张地工作着。这里是采用最先进的蒸气机械来加工菊花的,经加工后的成品能够保持杭白菊原有的色香味。据车间负责人介绍,这里生产的胎菊品质最好。胎菊是采用即将开放的花的蓓蕾加工而成的,其香味特别清香醇厚。近年来,厂里将菊花进行深加工,添加参须、枸杞、红枣等滋补食品后,可以制成菊宝茶,产品经广州、香港远销到世界各地。在菊花加工厂门口我碰到了一位当年下放那个大队的中年农民,那人是个哑巴。他见到我时心情十分激动,笑容满面地紧紧拉住我的手。一会儿,他用笔在纸上写字,告诉我他如今已经娶了老婆,还有一个小女孩。最近,他乘飞机去外地接小桑苗,赚了一万多块钱。我真的从内心感到高兴,翘起大拇指向他表示祝贺。
从菊花加工厂出来,听见“咚咚咚咚”锣鼓声响,我便寻着声音走去。一路上,我看见环境优美的村办敬老院,整洁明亮的村卫生所,童趣盎然的村幼儿园,这些设施真的可以与小镇上的规模比一高低。近了,我发现这锣鼓声,原来是从村里的文化示范户家中传出的。这里有几个身穿笔挺西装,脚穿黑色光亮皮鞋的中青年农民正在排练节目。他们告诉我,排练节目一般都安排在晚上,今天白天彩排的节目,是准备去市里参加全市菊花奖文艺汇演,要争取拿到名次。我看见他们这里的乐器很讲究,有传统的锣鼓、二胡、笛子,还有铜号、小提琴、刹克斯和整套音响设备。如今的农民大多穿上了西装皮鞋,姑娘们穿得更是时髦漂亮,好像是田间的花蝴蝶似的十分招人喜欢。一会儿,随着锣鼓响起,排练又一次开始了,在欢快热烈的音乐声中,正在排练的农民个个挺起胸膛,边做动作边齐声高唱《今天是个好日子》: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明天又是好日子,千金的光阴不能等。今天明天都是好日子,赶上了盛世咱享太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