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以及方法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正确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改革全局,深入把握改革规律和特点,系统谋划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路径和有效方法,形成了丰富、全面、系统的改革方法论,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
1.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改革的根本价值取向。
人民群众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改革的力量源泉。没有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
人民群众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评价主体。人是衡量改革发展的最终尺度,是评判改革成效的最终标准。改革方向对不对,改革措施准不准,改革成效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党在领导改革的全过程中,要将群众放在最高位置,“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人民群众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主体。全面深化改革的各个阶段、全部过程,都必须体现人民立场。改革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根本目的则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推进改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改革发展的过程成为为民造福的过程,成为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
2.以问题为导向
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改革的先声,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
其一,问题无所不在。问题即矛盾,躲不过绕不开。不存在无矛盾的社会,不存在无问题的国家。面对各式各样的问题,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从个性问题中寻找共性问题,善于从普遍性问题中抓住其特性,善于从杂乱的问题中把握要害问题,善于从问题的趋向中洞悉问题的转变。
其二,问题倒逼改革。问题是改革的导向,改革源于问题,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历史不会终结,问题也不会终结,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社会发展没有止境,改革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这是历史发展的逻辑,也是改革推进的逻辑。
其三,问题性质决定改革方法。改革方法是否管用,改革措施是否得当,取决于是否抓住了问题的要害。比如说,中国的问题主要还是在经济领域,所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所以我们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可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些改革方法,都是源于对中国问题的精准把握。
3.增强改革定力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改革定力,深刻阐明了改革攻坚期的重要原则方法,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一是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不走老路、不走邪路。世界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必须头脑十分清醒,这个方向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是一个大国,在涉及改革方向等大是大非问题面前,绝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二是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命运所系。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面对未来,我们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要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我们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
4.加强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谋划改革的重要方法。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所谓顶层设计,就是要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作出统筹设计”。顶层设计重点在于谋划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总体原则,制定一揽子改革方案,明确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
顶层设计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设计改革措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这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胆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坚持蹄疾步稳谋划改革,战略上要敢于进取,战术上则要稳扎稳打。步子稳不是保守,只要经过了充分论证和评估,只要是符合实际、必须做的,该干的还是要大胆干。同时也要看到,胆子大不是蛮干,顶层设计必须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对于一些攻坚难度大的改革,不要幻想设计出一招制胜、立竿见影的顶层方案,需要久久为功、步步为营,持续探索、持续发力方能见效。
5.鼓励基层创新
基层创新是改革落地的重要方法。基层作为改革落地的关键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通过的改革方案落地生根,必须鼓励和允许不同地方进行差别化探索。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越重,越要重视基层探索实践。要把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作为抓改革落地的重要方法”。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更好造福群众。
对标顶层设计。基层创新在“顶层设计”的指引下进行。基层改革的原则和目标必须对标顶层设计,否则就会碎片化;但具体实施要考虑到地域差异、文化差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宜搞一刀切。
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过程,对改革规律的发现也是一个过程。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可能穷尽对改革的认识,改革的必然王国都会存在,改革的未知领域都会存在,都需要摸索着前进。改革风险越大,不可控因素越多,“摸着石头过河”越是不能掉以轻心。因此,从哲学的高度来看,“摸着石头过河”过去有用,今天有用,将来依然有用。
尊重群众创造。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在民主集中的基础上有序推进。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繁重,我们越是要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汲取经验智慧、完善政策主张,使改革的方案设计和政策举措更接地气、更符合群众期待,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6.注重整体协同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涉及面之广、变革之深、难度之大前所未有,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在广度上,改革的涉及面大大拓展。我们“不是推进一个领域改革,也不是推进几个领域改革,而是推进所有领域改革”。改革的高度关联性决定了改革必须系统联动、整体配合、协同一致。重大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更需要全面考量、协同推进。不能畸轻畸重,也不能单兵突进,“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
在深度上,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今天的改革由目标到结果都大大深入了,必须统筹谋划和协同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既抓改革方案协同,也抓改革落实协同,更抓改革效果协同,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
在难度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4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是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深层次改革,是触动利益和灵魂的高难度改革,是根治顽瘴痼疾和体制机制弊端的深层次变革,只有权衡各方,系统谋划,协同推进,才能避免出现较大震动。
7.要讲“两点论”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改革与法治、改革发展稳定等若干重大关系,要讲两点论,依照辩证法办事。
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不是相互对立的,“既不能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中央与地方。中央和地方都是改革的责任主体、实施主体,是推进改革的重要力量。全面深化改革,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地方要吃透中央精神,吃透中央制定的重点改革方案,在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结合地方实际确定改革重点、路径、次序、方法,使地方改革精准对接中央要求。同时,中央也要吃透国情,吃透地方实际,出台的总体性改革方案接地气,能解渴,能落地,在坚持全国一盘棋的情况下,释放给地方尽可能大的施展空间。
改革与法治。改革和法治,要一体考虑,一体推进,不可偏废。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任何重大改革都必须于法有据,“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改革发展稳定。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三者应当保持合理张力,实现动态平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动态的,不能因为改革中潜藏着风险,就质疑改革;不能因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就否定发展;也不能因为稳定总是相对的,就无视稳定的极端重要性。
8.重在抓落实
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文件。”全面深化改革,“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品格的最好阐释。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既当拥护改革、推进改革的改革促进派,又当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改革实干家,共同做好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
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已经出来,能否确保改革方案落地落实,能否确保党中央确定的改革方向不偏离、党中央明确的改革任务不落空,能否确保改革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关乎改革成败,关乎政道人心,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美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全党必须聚焦聚神聚力抓改革落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盯住抓、反复抓,直至抓出成效。
抓落实要讲究章法,注重节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序推进改革,该中央统一部署的不要抢跑,该尽早推进的不要拖宕,该试点的不要仓促推开,该深入研究后再推进的不要急于求成,该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要超前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要掌握好节奏,对条件已经成熟、各方面要求强烈的改革,要下定决心加快推进;对各方面认识还不一致、但又必须突破的改革,要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尽可能寻求最大公约数、凝聚改革共识;对实践发展有要求、但操作上一时还不那么有把握的改革,可以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推开。改革任务越是纷繁复杂、千头万绪,越是要注重优先顺序、方法步骤。任何时候,改革不能自乱阵脚、失了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