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呼唤新思想范文精选五篇
【导语】: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新时代呼唤新思想的思想宣传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时代呼唤新思想】范文一
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不忘初心”,告诫全党“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一关键问题,彰显出党坚定的理想信念、鲜明的人民立场和强烈的历史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党内政治文化既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也是党内政治生态形成的基础,直接关系政党形象的建构,对于社会文化发展具有引领、示范、净化作用。
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既是滋养初心的营养剂,也是发展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的方向盘。党中央倡导的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进一步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如磐、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政治品格,使全体党员从“红船”初心和“赶考”初心中汲取力量,在多元价值观的“交锋”中定心养性,锤炼共产党员的政治灵魂,为实现伟大梦想而赓续奋斗。
制度化建设是关键
党内政治文化不单是一种体现党的价值观的稳定的文化形态,更是政党本质“外化”的精神品格,升华为具体的制度规范。制度以固定的形式直观体现了政党的价值目标。相较于价值观的软约束,制度以其“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发挥着硬约束的作用,规范着党员的行为。因此,要积极促进制度规范与党内政治文化间的双向互动过程,关键是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制度化。
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制度化应在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完善有形的规范形式,用制度的载体力量对党员干部进行外部约束;二是注重在制度外壳下涵盖的无形的制度信念,也就是党员干部对制度准则的承诺和践履。这两点是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制度化的核心要旨。
因此,一方面是要加强党内法规建设的科学化,构建党内政治文化制度的科学体系。建党97年来,党内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法规制度体系,产生了明显的约束、震慑作用。要继续以严明的规矩治党、管权、治吏,尤其是要严明政治规律和政治规矩,以这一“定海神针”将其他纪律带起来,建好权力运行的隔离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要将优秀的党内政治文化成果及时总结上升为相应的规章制度,保障党内政治生活的有序开展。已经出台的两部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就是党内政治生活经验的总结,也是有效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圭臬”。同时由于党内政治文化是一个开路循环系统,能够对社会政治文化起到引导作用,因此除了党内的制度约束,也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在大众认可度层面的制度设计。另一方面,广大党员要牢固树立规矩意识、制度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这不仅仅是对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下一些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缺失的警告,更是强调了要将党的纪律刻印在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心上。自律意识的加强,将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大气候,营造良好的制度文化环境,让制度法规更有生命力,真正筑起反腐“堤坝”,绿化党内政治生态,培育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要协同
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需要在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协同视域下探索两者有效结合的科学路径,为此要从基本原则、党性锻炼、主体建设三个维度着手: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这凸显了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也意味着,要在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下加热组织生活的熔炉,形成清朗的党内政治生态,提升组织的净化功能,让党员在纯洁的环境熏陶下,在相互传递正能量的过程中领悟党员的神圣使命。
以加强党性锻炼为抓手。党性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经过长期自觉的修养锻炼才能养成,这一“修炼”的过程实则为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的融会贯通提供了土壤。要抓好思想教育这个根本,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教育,发挥四种优秀文化的托底作用,筑信仰之基,补精神之钙,滋润干部心田,夯实共产党人价值观。同时持之以恒地开展党纪教育,避免“破窗效应”,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以“关键少数”为先导。俗语有云“羊群走路看头羊”,应当发挥领导干部的“雁阵效应”。一是通过党性锻炼在潜移默化中锤炼党员的政治品格,保持党员先进性,增强践行党性要求的行动自觉;二是使“关键少数”正人正己,领导干部既要担负起监督主体的责任,又要将自己置身于党内监督的每个环节,成为强化党内监督的模范践行者;三是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从而使党员干部真正成为高质量的党内政治生活主体,强化主体责任,争做具有高尚思想境界的优秀共产党人。
【新时代呼唤新思想】范文二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习近平主席在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各战区、各军兵种、军委机关各部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学习讨论时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真理力量,明确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为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必将进一步推动全党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某保障队总工程师尹璐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空军航空兵某团团长刘锐说,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我们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让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习近平主席在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一再告诫人们,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
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的教职员工在学习讨论时认为,马克思既解释了世界又改变了世界,马克思主义既回应了时代又引领了时代。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舟说,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永葆青春,是因为它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是教条式的,而是随着实践不断丰富发展的。“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军官教育培训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教员们在学习讨论中认为,作为军队的理论工作者,要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阐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让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而不懈奋斗
习近平主席在重要讲话中强调,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
武警部队、联勤保障部队的官兵在学习讨论时认为,要坚持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生命科学院院长付小兵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广大官兵表示,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出来,通过学习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要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权威、维护核心、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有为的举措,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而不懈奋斗。
【新时代呼唤新思想】范文三
马克思主义永葆其美妙之青春
“您好,马克思”“社会主义‘有点潮’”“马克思是对的”……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
“现在,我们身边读马克思经典著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潘雪兮和同学在校内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系列活动,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和马克思“直接对话”。
随着学习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90后”学生发现,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非常吸引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我们倍感振奋,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学习的渴求更加强烈。”潘雪兮说。
真理穿越时空,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多名师生齐聚学院报告厅,聚精会神收看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硕士研究生常劼认真记了笔记,会后和同学们交流起学习心得。
“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马克思主义都有着重要意义,它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解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常劼说,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永葆青春,是因为它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性的,不是教条式的,而是随着实践不断丰富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深刻改变人类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被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李戈本科读的是社会学专业,研究生阶段他选择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
“通过专业学习,我真实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感受到马克思主义不仅能够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改变世界。”他说,随着不断进入马克思的思想世界,自己愈发感受到这一理论的科学性、实践性,“我会坚定信念,汇入时代洪流,为坚定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执着努力!”
做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5日,上海各界青年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座谈会气氛热烈。青年们争相表达着自己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高度认同,交流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认识。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获得成功。”共青团浦东新区委员会书记林廷钧说,“如今,改革开放再出发,上海浦东新区一系列重大战略工程的推进,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上海实践的成功案例。”
伟大的理论,指引伟大的实践。
4日在大会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晓萌心潮澎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探索的实践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自身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品格。”
展望未来,张晓萌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我们要肩负起学习、研究与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重任,自觉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传承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杜玥去年曾和同学们一起到陕西梁家河参观、调研,倾听乡亲们真实心声。“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改革成果惠及群众,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植根人民的特征。”
真理之光,照亮未来。
河北廊坊职业技术学院空中乘务专业的同学们在思政课上热烈讨论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学生范华说:“作为学生党员,我们要接好时代的接力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信仰上更加坚定、在行动上更加自觉,做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和捍卫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汲取科学智慧、理论力量
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破浪前行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广大青年学子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了思想引领和学理支撑。
“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4日下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次开设信仰公开课,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川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现在有些青年觉得马克思是熟悉的陌生人,主要还是因为对马克思不熟悉、不了解,所以对马克思的理论不亲近。”徐川认为,高校思政工作者要用青年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式画好马克思画像,讲好马克思故事,用马克思主义引领青年。
在吉林大学,长期活跃着这样一个学生社团——大学生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研究会,目前有4000余名在校生参加活动。研究会主席万学慧与会员们一起集体收看了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给万学慧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指导实践,为国家的人文学科发展贡献力量。”万学慧说。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三学生李姝婷说,“毕业后我要留在西部、扎根基层,为国家建设、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
新疆师范大学维吾尔族学生古路甫哈阿力·阿不都瓦力希望自己毕业后留在高校从事辅导员工作。“我想以深入浅出和创新的方式,让少数民族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坚定信念,志存高远,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他说。
【新时代呼唤新思想】范文四
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出发,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产生的伟大飞跃,深刻阐述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根本指导思想的长远指导意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要自觉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执着努力。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凭着坚船利炮野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在几千年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旧式的农民战争走到尽头,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屡屡碰壁,其他种.种方案纷纷破产……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在这个历史大潮中,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一个勇担民族复兴历史大任、一个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人间奇迹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在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华民族实现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引下,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实践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马克思向世界揭露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真相,为中国人民伸张正义。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肯定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科学预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现。今天,可以告慰马克思的是,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而新时代中国的繁荣发展,将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
【新时代呼唤新思想】范文五
1.宣告了一种新型政党登上历史舞台
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者同盟这样一个“在当时条件下自然只能是秘密团体的国际工人组织”的公开宣言,《共产党宣言》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了一个区别于过去一切其他政党的新型政党登上了人类历史的舞台,由此拉开了这种马克思主义新型政党在推进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波澜壮阔、雄伟瑰丽的历史序幕。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接受共产主义者同盟1847年11月伦敦代表大会委托,为这个新型政党起草的一个理论和实践的党纲。作为一个新的社会历史观的创立者和这个新型政党的精神领袖,作者在《共产党宣言》第一部分就明确阐述了这种新的社会历史观,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正是从这种新的历史观出发,《共产党宣言》作出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的结论,分析了各个不同历史时代阶级斗争的表现形态和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阶级斗争的基本特点,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以及这种矛盾的发展趋势,从而以无可辩驳的严密逻辑说明了这种无产阶级新型政党的建立和它所领导的运动、为之奋斗的目标的历史必然性。明确宣告:“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共产党宣言》分析了无产阶级作为一个新兴阶级的阶级本质和主要特征,指出了无产阶级肩负其历史使命的必然性与合理性,指出:“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正像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它最终必定被更高的社会形态所取代一样,资本主义社会自身发展中也必然产生出能够创造更高社会形态的新的社会力量,那就是无产阶级。资本主义“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共产党宣言》阐述了共产党这样一种无产阶级新型政党产生的必然性和党的性质、立场与奋斗目标。说明无产阶级要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最终实现自己和全人类的解放,就必须由这个阶级中的优秀分子组成的政党——共产党来领导。
因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而对共产党的最高奋斗目标,“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即实现共产主义。
2.提供了这种新型政党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不仅在于它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所领导的各种实际运动的直接指导作用,还在于它所确立和阐发的基本原理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所具有的指导意义。正像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所讲的,“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
原则的坚定性是《共产党宣言》整个内容的一个明显特征。宣言在各种重要问题上,都用非常明确和清晰的语言准确地表述了共产党人的基本观点和原则立场,确切地说明了共产党和各种其他性质的政党,包括其他无产阶级政党在重要问题上的区别和分歧,丝毫没有含糊不清和模棱两可的让人产生误解的表述,表现了“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的坦荡胸怀和光明态度。特别是《共产党宣言》用了整整两章的篇幅,对各种社会主义所做的分析和对各种反对党派与共产党对待重大问题不同态度的深刻剖析,在当时乃至以后,对于帮助共产党人正确认识自己政党的性质和目标,坚持自己的立场和态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这种原则的坚定性,正是在以后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发展及党所领导的各项运动中非常重要的特征,也是一个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保持自身先进性的基本条件。
我们今天在党的建设中强调的党的政治生活的原则性,就是在总结我们党自身长期发展实践经验基础上,对《共产党宣言》中体现出来的这种坚定的原则性要求的忠实践行。因为,《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在各个国家和各种条件下的不同命运,已经用事实无数次地向我们证明,这种原则性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发展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科学的方法论是贯穿于《共产党宣言》的一条主线。作为一个政党的宣言,当然它是一个政治宣言。但是,我们从宣言中看到的,不是一种简单的政治口号和政治立场表白,而是一种运用科学方法论所进行的严密的逻辑论证和周详的理论分析。
《共产党宣言》对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基本规律所做的科学揭示,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所进行的深刻解析,对于无产阶级的特征、地位、历史作用所做的系统说明,都不仅引用了大量历史事实,而且进行了严密的逻辑推理,使每一个认真阅读它的人,都不得不为它所阐述的理论吸引和折服。这也就是《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后能够得到迅速传播,被翻译成各种语言的版本,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产生强大的、普遍的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原因。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就讲,“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真理就是科学,而科学就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才能真正表达出来并为人们所接受。《共产党宣言》和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强大威力,就在于它的整个理论分析和阐述都是建立在一种科学方法论的坚实基础之上。
高尚的价值追求是体现于整个《共产党宣言》的无穷魅力。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是作者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终生追求,这种追求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阅读《共产党宣言》,我们能够深刻地体悟到,这不仅是一个站在理论制高点上的宣言,也是一个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宣言。其中处处包含着作者对受剥削、受压迫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深切关怀,包含着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幸福坚决奋斗的澎湃激情。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我们看,不管是对共产党所领导的运动本身还是对这种运动结果的说明,本质都在于强调人民性,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这就是《共产党宣言》的立场,也是共产党人的立场。
3.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行动指南
从1920年《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在中国被完整地翻译出版以来,已近一百年的时间。近百年来,《共产党宣言》对于指导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对于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与改革事业的成功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指南。
毛泽东同志从1920年第一次读《共产党宣言》,到1939年底,他说《共产党宣言》读了不下一百遍。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核心,一本书读了不下一百遍,可以想见这本书对于他和他所领导的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影响力。而且,直到他去世前,依然要坚持每年读几遍,从他在读过的《共产党宣言》上所做的各种批注,我们也能体悟到这本书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共产党宣言》是他的入门老师。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把《共产党宣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运用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去,不断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中国共产党人重视《共产党宣言》和它的指导作用,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新型政党,它所为之奋斗的目标是共产主义。这样一个政党如何从事自身的建设并领导它的事业取得成功,我们一开始就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从《共产党宣言》获取理论指导的。《共产党宣言》中对共产党的性质、立场、原则、目标等基本问题的明确阐述,对党所领导的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的深刻分析,始终是指导我们党从事自身建设和发展党的事业的主要理论基础。
当然,正如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所强调的,对于《共产党宣言》中“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在这点上,中国共产党忠实地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把《共产党宣言》中的一般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中国共产党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学说和理论,形成了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和学说,并指导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党的事业在实践发展中取得重大成功。
在今天新的形势下,我们党的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如何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证党的各项任务的完成和重大使命的实现,是我们必须回答也正在回答的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按照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要求,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在新时代更高的历史起点上高歌猛进,扬帆远航。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共产党宣言》中科学预见的很多历史发展趋势,正在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手中一步步变为现实。这是《共产党宣言》的忠实信奉者和实践者对这个发表于170年前的宣言和它的起草者的最好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