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文化中秋节国旗下讲话
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中秋节从2008年起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也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所以,我们也有必要了解这一重要节日。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传统节日文化中秋节国旗下讲话,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传统节日文化中秋节国旗下讲话1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中秋实验情更浓》。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又是一年花好月圆,中秋佳节如约而至。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从嫦娥奔月的故事到团圆赏月的习俗,浓缩着深远的民族文化,饱含着博大的精神情怀。
中秋节有拜月,饮桂花酒,吃月饼等民俗活动,最具家和万事兴的象征意义和祈愿色彩。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花香,遥想吴刚砍桂,吃一块美味的月饼,喝一杯桂花蜜酒,把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把学习的事情向爸爸谈谈。那一轮圆月仿佛化作了母亲深邃的眼眸,如水的目光里,是慈爱,亦是信任;似乎化作了父亲,圆润的臂膀,那敦实的肩膀,是严厉,亦是依靠。在中秋佳节里,我们与亲人无论是相隔天涯,还是近在咫尺,节日的氛围都饱满了无法遗忘的亲情,其中承载了太多的真挚情感和美好回忆。这情感不仅浓缩在了血浓于水的亲情中,更凝聚在了弥足珍贵的师生情,单纯美好的同学情里。升入高中,日复一日的高强度学习已经淡化了我们对中秋渴望回家的信念,中秋节的欢声笑语聚焦在了课堂,团聚诉情的氛围凝聚在了教室,相伴过节的体验出现在了同学间。中秋前夕,五千学子一同品月饼,吃苹果,享受中秋实验情,无边的思念已经被这校园里欢庆的基调冲淡。中秋之夜,有明月为赏,有师长做伴,有同窗相陪,今夜的月是那样柔情似水,如水似镜;今夜的人,举头望月满相思,温情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不仅是师生共乐的日子,更是中华民族渴望统一,团结心理路程的见证,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认同、沟通、凝聚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资源。传统节日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好时机,是展示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在传统节日中秋节,我们不仅能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更能体会家与国的亲密守望关系。在多次讲话中谈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中秋节作为民族佳节能传承千年,至今兴盛不衰,因为它以家庭为主体,阖家团圆;以共享为福祉,民为邦本;以和谐为基调,国运昌盛。惟有祖国昌盛,方才小家和睦,惟有家国和谐,方才万家团圆。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五千载中华文化孕育的传统节日,延续着民族文化的血脉,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中秋佳节不仅是万千游子惦念家园的乡愁,更是炎黄子孙爱国爱民的情感。
仰望明月,许下真挚的心愿。祝父母身体健康,祝老师工作顺利,祝同学学习进步。
传统节日文化中秋节国旗下讲话2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的升旗仪式是我们2017年的最后一次,本周我们即将告别2017,迎来崭新的2018。今天的国旗下讲话也是今年的最后一次,而今天又恰逢是西方的一个重要节日,很多商店和娱乐场所都以此为由头摆出很多噱头,其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而至于过节的真正意义,其实很少人会去关注。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节日,而这些节日的背后,都有其特殊的意义。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需要继承和发扬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每一次传统节日的放假,我想我们更多的是沉浸在放假的喜悦中,而忽视了放假的真正意义,所以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让我们在自己的节日中传承自己的文化。
同学们,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也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民族的个性,随之也产生了不同民族不同的节日。世界的新年元旦将至,而我们也很快迎来自己的的除夕和春节,除夕和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所以除夕也叫团圆夜,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夜守岁,欢聚一堂,共享节日带给我们的快乐。在正月里,亲朋好友间相互传递着吉祥的信息,家人们互敬互爱团聚在一起,享受着亲情给我们精神上带来的安慰与满足,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这是何等的幸福,而作为年轻一辈,此时此刻也应该向长辈表达感激之情。亲人们的团聚,更多表达的是人们对家庭的依赖,对家庭成员的关爱,以及对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我们的春节,传承着我们对家的依恋,对团圆的向往。同样表达对团圆向往的节日还有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因为正值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所有月份中最圆最明的,此夜,很多分别之人会仰望天空,期盼着与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明月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也称为“团圆节”。 在中秋节到来前,人们互送月饼,取团团圆圆之意。中秋节象征着团圆,象征着家庭和谐,将中秋节作为法定的节日放假一天,也表明了国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弘扬。
除了春节和中秋,我们的传统节日还有端午节、重阳节、清明节等等,每一个节日都有他们特定的象征意义。比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重阳节是为了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的风气,清明节是为了让我们缅怀先人,通过扫墓和祭祖来表达我们对已故先人的思念之情。同学们,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其特殊的内涵,存留着我们华夏民族的文化记忆,每一次过节应该是我们在精神上的一种洗礼,就让我们在过节中传承我们自己的文化,愿这些优良传统能刻在我们的骨子里,流在我们的血液里。最后,祝愿我们同学在新的一年里学业有成,也祝愿我们老师家庭幸福、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传统节日文化中秋节国旗下讲话3
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三(14)班的学生朱乐怡,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我们的节日——中秋节”。
中秋节刚刚过去,你们是如何欢庆中秋的呢?想必一定是和家人们团聚着一起,开心度过的吧?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节日——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流行于我国众多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时间定在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感恩亲人之情。其中家庭团圆和美是中秋节的美好景象。中秋节还具有和睦团结、追求和平、促进和谐的功能。
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充盈着和谐、统一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中华传统价值体系之中,和谐、统一、和平是一种核心的价值理念。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又是亲友往来的契机,是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
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方文化的渗入,不少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认为那是时髦的象征,每当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到来时,商场里渲染着圣诞节节日的气氛,街道边上,年轻人们进行着各种各样庆祝圣诞的活动。可是,与圣诞节相近的中国春节的气氛却逐渐减弱,正逐渐失去它应有的内涵与重要的位置;我们的端午节,韩国人却比我们更早的申遗成功,这很值得我们深思!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更应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应该过我们的民族节日!
中秋节等我国的传统节日需要我们一代接一代的传承下去,在传统的节日当中我们应该创新载体和形式,充实内涵,增强传统节日的吸引力。洋节在中国的兴盛,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其新奇吸引了众人的眼球。当前,要传承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也要与时俱进,增加传统节日的时代精神和内涵。
同学们,当我们在弘扬传统节日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感恩我们的父母,孝敬父母。在节日里多与父母聊天,分享身边的趣事。中秋节是个团圆的节日,对于我们新时代的学生,我们要不忘节日的问候不忘与家人的团聚,感恩需要我们的行动来做最美丽的诠释。
在我们欢庆这中秋节之时,我们也应该感恩我们的祖国。让我们为祖国的强大、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吧!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传统节日文化中秋节国旗下讲话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中秋节一直被人们誉为最诗情画意、最具有人情味的节日。张九龄的“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杜甫的“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白居易的“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大诗人笔下此情绵绵,尽是相思。中秋这天的晚上月亮格外的明亮,格外的圆。中秋刚过,大家应该还沉浸在过节的气氛当中,沉浸在中秋浓浓的人情之中。
中秋赏月,民间一直流传着很多美丽的神话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晴朗的夜空中,一轮圆月如金轮玉盘,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甜丝丝的月饼,喝茶,饮酒,倾诉着团圆的喜悦,遥祝着远方的亲人。
从文化角度来说,传统节日应该是民族文化的盛典,是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符号,是来自历史深处不可磨灭的记忆。传统节日不仅仅是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更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载体。只有当我们明白我们从哪里来,才能知道我们到哪里去。
中秋节源自古代劳动人民感谢大自然的赠与,其时既是赏月的最佳季节,也是庆祝丰收的时节,其蕴含的文化意义是人们对团圆、和谐的情感诉求以及人类对自然的尊重。这种情怀是跨越国界的,深处世界各地的华人都会认同,它既是通向心灵的纽带,又是文化的桥梁,正所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人大校长纪宝成说过:“花好月圆是中国人一种非常美好的愿望,中秋明月被赋予很深的文化,既象征着团圆,也给人一种恬静、温和、安定的美感。”
通过传统节日,我们可以保持民族特色,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同学们我们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让我们在享受节日美好人情的同时,承担起传播传统文化的任务。让我们的节日更加丰富多彩,更有意义;让我们的节日影响力日益扩大,走向世界!谢谢!
传统节日文化中秋节国旗下讲话5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在九月的晨曦中悄然苏醒,秋意已经布满了床边。凉爽的秋风、金黄的落叶,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中秋之野,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都是流传至今的佳话。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皓月当空时,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个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似了。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也有很多。其中,最为人熟悉的当然是嫦娥奔月的故事了。相传嫦娥偷走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有很多版本。奔月后,嫦娥住的广寒宫其实是一个很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兔子,就别无他物。后来,一般妇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宫里的嫦娥遥祭。
老师们,同学们。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每个民族长期积累的文化传承,传统节日蕴涵着民族的精神。蕴涵民族的价值取向,蕴涵着民族的文化根基。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我们不仅要了解传统节日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挖掘和探究传统节日背后所蕴藏的价值。“时尚的东西是眩目的,但民族的东西才能长久。”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最后,预祝大家中秋快乐,合家团圆!
我今天的国旗下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传统节日文化中秋节国旗下讲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