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老师工作计划
高三历史老师工作计划怎么写?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基本的史学方法去认识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制定的历史依据及其正确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历史老师工作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高三历史老师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据,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教学模式,增强历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能力,从而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以课本和课程标准为基本,充分研读考纲,从整体上把握复习要求,让学生加工教材,理解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基本的历史发展脉络。
2、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分析,综合,比较,迁移等基本的学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问题的能力。
3、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基本的史学方法去认识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年轻人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制定的历史依据及其正确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4、加强教研,研究高考和高考试题,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精选习题。
5、进行有效知识落实,把课堂上的基本知识做为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6、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秀率,平均成绩和及格率上有明显提升。
三、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高三教学,复习的整体把握和详细计划及实施措施,对高三只是有大致的阶段安排与复习进度,对每一阶段的教学和复习目标,复习策略和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没有细致考虑,这种计划的盲目性,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质量提高的。盲目性。
2、教师没有对大纲,考试说明进行详细研究.大纲中对知识掌握程度有明确要求,考试说明中也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并有详细的解读说明,教师只是在想当然的去教学。
3、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效率低下,对于新的教学方法,模式及新理念缺乏学习和实践,课堂中仍习惯于教师一讲到底,教师累,学生睡,效果差,成绩低。
4、课堂教学中缺乏针对性,高三教学没有高三的特点.高三复习课,绝大多数教师都在就知识讲知识,缺乏深层分析,只是知识的简单罗列,对主干知识把握不到位;学生理解只偏留在表面上;不能把握历史整体框架,历史基本线索,学生所学的知识是零散的,无序的。
5、缺乏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近几年高考命题思路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学科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基础,以大纲,考纲为指导,以课本为本,注重基础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来统领知识。
6、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还习惯于只讲知识,不讲方法,学生不会主动学习,结果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而没有太大的成效。
7、缺乏对习题的筛选和高考试题研究,很多学校给学生发了很多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做,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也不是很好。
8、缺乏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热点,重点问题的联系的能力,只是单讲课本上的知识,一遇到解决实际问题就无从下手,不能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
四、采取措施
1、从整体上考虑和制定教学复习计划,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实施.在计划的制定中要有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具体措施,评价,时间安排,内容安排等内容.
2、在每轮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针对近几年高级的命题特点和历史课实际,一般采用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抓课本知识落实,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详读课本,围绕主干知识进行梳理,形成内在的主体结构网络,在记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理解。
第二轮复习主要以主干知识为中心,以专题的形式,对历史知识重新加以梳理和加工,走出课本,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能把每节相关知识简单列出来放到一起,要重点分析,归纳出历史发展规律,教会学生学会把握规律,得出启示,提升学生纵横比较问题的难力。
第三轮:依据考纲,重新梳理课本,查缺补漏,教师少讲,让学生自己进行,并适当地进行综合练习。
3、要认真研读大纲,考纲和考试说明。应该说,考试说明是依据大纲制定的,大纲是作为整个高中教学的依据,而考试说明只是为了高考的需要而定的。做为备考来讲,应该以教材为依托,全面复习,对考试说明没有列出的内容不_分深究.高考题目大体上分两部分,一部分考查对基本知识的分解,另一部分考查较为深层次的能力。前者与教材关系较紧密,但不会是直接照搬教材的某一部分内容,后者基本上是教材内容的拓展.因此,依托教材不等于捆死在教材上。
4、提高课堂效率,做好知识落实。对于历史课来讲,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应重点讲清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讲清梳理历史脉络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加工整理知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总结出基本的历史规律,得出结论.知识落实要做到"四清",把课本知识的记忆放在课堂上,在习题练习上,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5、适当练习。在每一轮复习中都要有适当练习,但选题一定要注意层次性和代表性,切忌陷入题海战,在讲题中一定要针对学生问题去讲解,并不是单纯的就题讲题,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让学生能窥一斑而知全貌。另外,选题尽量选一些新题,不要过于陈旧,学生会在新题新情境下愉快的做题,效果更好些.注意主观题的检查与落实。
6、要处理好学科之问的关系。不能在复习时一味单干,应适当穿插些两门学科知识,适当串串门,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就养成基本的文综思维习惯,同时也有利于本学科的学习。
五、时间安排
1、第一轮单元复习(20__年2月-20__年3月中旬)
20__年2月-3月中旬选修一、选修三
2、二轮专题复习(20__年3月下旬-4月底)
3、三轮:回归书本、查漏补缺、综合训练、考前指导(20__年5月-6月)
高三历史老师工作计划2
一、高三历史教学工作的主要设想
1、认真领会《考试说明》精神实质,明确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
高考历史《考试说明》着重强调考查学生对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突出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对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倡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此,我对本届高三历史专业班的教学工作做如下设计和构想:
从考试目标与要求来看,历史学科考试内容在保持前两年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有一些新变化,其明显的变化可以用“增、减、挪”三个字概括。
“增”是指中国史增加了东汉豪强地主、唐朝的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第二次鸦片战争、早期的民族资产阶段和无产阶级、北洋军阀政权的建立、帝国主义侵略和加剧、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_运动、近代前期的思想、科技和教育、近代前期的文学、艺术和史学、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世界史增加了意大利统一、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三国轴心的形成等。
“减”是指新删掉了几次农民起义运动、商文化的世界地位、江南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殖民的扩张、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亚洲经济的发展等。
“挪”是指原有教材某些内容调整了顺序,给人更强烈的印象。例如,《考试说明》中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以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为主线编排,即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的世界、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的世界、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世界。美国的霸权政策调整后的顺序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德国的_和北约组织的形成、美国在亚洲进行的局部战争。
2、探索建立知识整体结构的方法,寻找知识考查的切入点。
高考历史强调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灵活应用,因此在高三历史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觉寻找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复习方法,牢固掌握和灵活应用学科知识并进行学科知识的联想、拓展和迁移能力的自我训练。由于各学科特点不同,复习方法侧重点也不同。历史学科侧重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史鉴今,注意史论结合。可将现行教材和新教材公共交点的最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运用图导法建立知识整体结构。采用相关知识统整表、知识结构图解、知识结构螺旋形等方法将知识重组、整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期在知识的交融、各种思想方法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
3、加强对专业的点拨和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科思维能力。
首先,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宽和延伸,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更是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教师要多进行学习方法和答题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读书和思考中联系实际,提出并解决问题。我想师生首先要重视对《考试说明》上所提供的题例和样卷、重视近两年高考文综试题的研究,从中体会高考“怎么考”(出题思路),从其参考答案中体会“怎么答”(解题思路、答案组织、文字表述等),研究高考试题(典型的、适量的)是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次,选用综合性的练习题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对题目中各种信息(文字、图片、表格、地图等)的判读和分析,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提取有效信息,有针对性的解题。第三,我们要求学生课外选取材料编制一些试题,并写出命题角度,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范围,答题的切入点和思路并拟定答案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试题思路的把握,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第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解题、答题思路和方法。在审题过程中,指导学生要审题型和要求、审关键词、审时空范围,然后确定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表达。要用规范的历史语言回答问题,培养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史论结合。第五,在试卷分析时要结合教材抓住主干历史知识,理清线索,对基础知识进行重组,理清因果关系和背景及意义,提升理性认识,构建较完整的历史知识网络。因此,试题分析时不仅要知其然(即答案的正确与否)、知其所以然(即该答案正确的原因是什么),还要知其所以不然(该题之所以错的原因),最后还要把每个选项对应到教材中相应的历史阶段,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根据选项内容重新组题,以达到做一道选择题要得到多道题所能反映出来的信息量。第六,在复习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出一些新情境的好题让学生在全新视角中观察历史问题,以活化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本学期教学的基本任务
1、综合科完成中国历下册的教学,并适当进行相应的单元知识串讲。
2、专业班的历史教学本学期完成中国古代史的新课教学和中国近现代下册的第一轮复习,其中下册因时间关系不能完成的部分在下学期开学后一个月之内完成。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对历史事物认知和分析评判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专业班全面强化基础,狠抓落实,同时全面加强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高考的针对性训练。
5、抓好专业班的培优工作,确定典型,重点突破和提高。
三、主要措施和方法
1、加强集体备课,将其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就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节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选择、用什么方式呈现给学生加强合作研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2、认真搞好试卷评讲课。针对高三后一阶段训练量的加大,如何提高试卷评讲课的功效关系极大。每次训练做到有练必批、有练必评。让学生在训练中感悟命题的意图,明确复习目标;引导学生分析每一个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评讲后的追踪训练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切实提高综合训练的效率。
3、精选、精练、精评。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难题、偏题要放弃。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扎实搞好提优补差工作,对历史单科偏差的同学要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同学要分层指导,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5、最后阶段复习要夯实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注意理清基本概念线索基本结论以及阶段性特征。回归课本,注重对知识的查漏补缺。
6、掌握学科内及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整合知识模块,多角度思维,强化知识的迁移能力。
高三历史老师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在去年下学期教学的基础上,继续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操练,去污存精,在思维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反思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让学习和智慧同行,用最经济的学习时间获取化的效果。为毕业会考取得较好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国家培养初步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及相关建议
通过去年下学期教学,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紧密,联系较多,因而学习的激情高涨,且学生在学习科学、综合实践等学科的基础上,已初步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学生这些能力因多当面的因素的影响相差较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因材施教,以优带劣,循序渐进,创新教法,注重自主,从而到达过程与方法,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和谐统一。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
2、与学生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促进,使其保持良好心境和愉快情绪。
3、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诱导,鼓舞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4、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使其主动地学习,发展个性特长。
四、减轻课业负担、提高质量的措施
1、加强方法导向,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尽可能提出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从“异”求“优”。
2、遵循教学规律,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结果,坚持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多诱导,实施激励教育。
3、在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和异想天开的同时,注意社会道德品质的培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养。
4、加强课程内容与学习、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多媒体及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发展、成长,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学相长。
5、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法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质疑,主动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课堂生动互动,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6、积极培养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历史观。
7、教学中注重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初步解决一些与社会有关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1、加强利用教育资源(如学生智力、非智力因素、活动室、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具有层次性、多样性、直观性和情境性,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改善教与学的效果。
2、大力提倡和鼓励学生走进自然、工厂、社会、社区、民间调查,关心社会,关注资源、环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3、要求学生阅读相关课外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哲学、科学史等。
4、加强复习阶段的知识的练习和检测,并及时反馈,以便发现问题,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
总之,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努力创设科学、高效的教学系统,实现任务(目标)、策略(活动)与过程(结果)的一致性,利用教学挂图,历史事件,纪念日等构建师生有效互动的平台。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从而灵活地、高效地、创造性地,快乐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自己真正地成为学习地主人,自会学习、有效学习、高效学习、智慧学习。
六、教学反思的要求
勤于反思;纪录及时,精要无需面面俱到;形式主张多样化,可“课后思”或“周后思”、“单元思”、“月后思”、“考后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倡导深度的反思分析和交流。
1、记得意之处,以供后段教学参考,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2、记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思考、反思、探究、剖析,使以后吸取教训,同时找到解决办法和教学的新思路。
3、记学生见解,以启发其他学生,同时开拓教师的教学思维良好。
4、记学生的问题和建议,以便今后对症下药,实施补救。
高三历史老师工作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求真务实,探究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法与学法,落实好新课程的理念,突破以基础夯实与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争取在20__年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二、复习依据
1、内容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__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__卷)文科综合》考纲、人教版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主要素材;考试大纲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2、命题
新课改下的高考是正确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与理念,反映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特点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
20__年是__省新课改后的第_年高考,因此应认真研究其他新课改地区的高考试题,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引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从而在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达到有机的统一。
三、复习方法
1、时间安排: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主要任务:以教材为主,进行单元内小专题复习,夯实基础,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此基础上向深、广度扩展,结合现实,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搞好单元过关,精选习题,精讲精练,及时讲评,并且每节课力争留出时间让学生记忆一些重点知识,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巩固。
4、方法: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单元内小专题式进行,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析):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四、具体要求
(一)瞄准高考,落实课程新理念,转变课堂模式。
1、改一讲到底,不训练学生能力。
调动学生参与,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老师重在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层次和指导思维方法;边讲边练,这样才能做到训练及时、训练充分
2、改只有知识教学,没有材料教学。
高考无题不材料,如果课堂不进行材料教学,学生就不能形成材料处理能力。
3、改只有纯知识的梳理、分析,没有解读高考考点及其要求。
每堂课都应有高考的考点解读、考题回顾、考情预测和模拟训练。以高考的感觉和要求去指导教与学。否则这是严重的教学不到位,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高考考的许多是老师讲不到的,需要学生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单凭老师讲授是培养不出来的,需要在训练中参与和培养)
(二)落实常规
1、认真备课。
认真编写教学案,优化整合,既有专详,又有高考链接、材料教学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
2、分层教学。
知识的深浅是有层次的,思维的发展是按层递进的,学生的素质也是有层次差异的,因此实行分层教学,梯度推进,中下等生能接受,上等生能发展,全体学生皆都能得到提高。
3、作业检查。每天应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并进行批改或检查,关键在于督促学生在课后练,巩固和深化知识,这是落实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
4、周考月考。知识巩固和思维深化,除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外,还须通过周考、月考去强化。周考、月考也是我们教学时段要检查的内容。要强调的是,周考有的改为周练,练不如考,考对学生的压力感、速度训练和答题规范养成远远超过练。其次,不管练习、周考、月考,有练有考就必须讲评。只有讲评,学生才能明确自己的错误,思路才能得到升华。
5、自习辅导。晚自习读历史是历史学习巩固一个重要的时间保证,但要学生读历史,就必需历史老师能下班辅导。历史老师晚自习下班辅导,有利于学生释疑解难和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还会对学生学习历史产生感情压力和督促作用,这自然有利于历史知识的巩固。
高三历史老师工作计划5
一、学情分析
具体的教学(复习)计划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服务于新课程下的高考。我所带的高三208班、213班、215班,其中208、213班为特长班,215班为文化班。这三个班的学生成绩参差不齐,而且一直不够稳定,其中有学生的原因,比如在是识记基础知识方面不够下功夫,钻研学习的劲头不足,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比较严重;学生的习题训练量不足,学生见的少,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真实水平不能正确认识;许多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再加之老师对检查力度不强,督促不及时,对很多知识总是似是而非。
二、高考动向分析
20__年我省首次开始新课程的新高考。从20__年新高考历史试卷来看有以下特点:(1)侧重考核学生对历史史实的掌握,强调对历史事件过程的学习,回到学习历史最基本的层面。(2)侧重考核学生对历史史料的阅读、表述能力,以及从不同角度剖析问题的能力,这是对历史学习更本质的要求。(3)重视考核学生的历史感悟能力。
总之,对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择题出现了对历史事件细节的考察,尽力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非选择题的的设计集中体现了“论从史出”的观点,题的阅读量很大,要求学生从中根据要求提取相关历史信息,难度有所增加。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题直接来自人民教育版的教材内容,而其他版根本就未提及过,因此,参考别的版本的教材,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复习措施
(1)首先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对历史学科予以足够的重视。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习不会遇到绝对听不懂的内容,因此只要大家用心学,人人都会有收获,让学生从心理上树立我能学好和要学好历史的信心。再者用往届学生的成绩鼓励他们,考好成绩不是设想,而是完全有这种可能。
(2)课堂教学中实施好讲和练的关系。在讲的环节上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讲,给学生讲清知识框架,讲透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梳理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讲的内容注意结合其他版本,尽力弥补知识的疏漏点。
练,之前做好学生记忆的巩固,指导记忆方法。坚持学生的做在前,教师的指导在后。针对选择题指导学生运用排除法,用已知推导出未知,审题时注意表示时间限制、范围限制的词,按题目要求答题。对于非选择题指导学生先读题,然后带着疑问阅读史料,从材料中层层分析其表述的内在含义,并训练准确表达的能力。
此外,指导学生用好手中的复习资料《备战新课程高考?历史通史复习新思维》,引导学生在听讲的基础上,看课本看资料,坚持自学钻研,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针对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在辅导方法上采取大同小异的方法,大同,大多数学生紧跟老师的辅导步伐,能把讲的内容、习题弄懂弄透。小异,对于还有可能拔高的学生,就要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他们在现有资料之外,练更多的题,多钻研,长见识,不断提高历史学习水平。
高三历史老师工作计划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