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人教学反思
《北京老人》作者用质朴的文字回忆了北京老人帮助自己的两件事,字里行间透着温暖与感动。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北京老人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北京老人教学反思篇1
《北京老人》是一篇略读课文,虽是略读,却是非常有嚼头的。作者用质朴的文字回忆了北京老人帮助自己的两件事,字里行间透着温暖与感动。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只在细微之处做文章。以下是我在执教后的几点感悟。
虽然整堂课下来,每个环节都很清晰:从排除字词的障碍到整体感知概括文章的两件事,再到深入文本品析文章中感受深的词句,进而感悟人物性格与作者情感,最后学写法,层层递进。然而整堂课中教师是在不断地引领学生学习,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略读课文实际上是让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所获得的阅读能力和方法运用到略读课文当中。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该做到敢于足够的放手,敢于要求学生,敢于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北京老人教学反思篇2
如何做到放手教学,我想:应尽量设计能够统领全篇的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又能正确、巧妙引导,进而让学生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我在讲授这篇文章的时候,忽略了这一点,总是在用零散的问题带领学生学习,老师感觉累的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不到锻炼。
略读文章本就是一种拓展、补充,是精读课文中所学方法的一种运用,如果能在略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拓展一篇类似文章,那对学生来说,旧知识就得到了强化,新知识让学生开阔了视野。何乐而不为呢?
这堂课是我初次尝试略读课,我也深刻体会到略读课对于教师的要求甚至高于精读课,因为略读课要把时间更多地交给学生,所以更考验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通过几位老师的指导,我也基本明确了略读课该怎样设计,怎样教授,但还是应该多去研究和实践,勤于学习,善于思考。
北京老人教学反思篇3
优秀文章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值得品味的,教材的文章更是如此,而作为语言文字的教育者,我们首先做的应该是深刻挖掘教材,只有自己理解,才能传授与学生。我一直思考为什么我对于孩子课堂的生成总是无法应付自如,其实症结就在于自己对于教材理解不透彻、不深刻、不全面。 要做到深刻挖掘教材,教师也应该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在《北京老人》这课中,我便忽略了一些本可以深挖的内容,例如:文章中的两件事是如何勾连一起的?我仅停留在“通过过渡句连接”的层面上。经过老师的点拨,其实可以在过渡句上做一些文章,我们学过了几种类型的过渡句,能不能将他们列举出来作比较?进而体会各种过渡的异同?比同强化,比异拓展,这是一个多好的为学生总结过渡句、理解过渡句的好机会。然而我却没有注意到,没有深挖这个内容。
学生已经升入高年级,也应该具备了自己学习的能力,因此今后的学习中我应多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工作,可以留预习作业,让学生在家提前解决不理解的词语,试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等,学生课前有了一定的思考,自然会为课堂省出不少时间,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北京老人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 北京老人教学反思
★ 北京教学反思
★ 《北京》教学反思
★ 北京的教学反思
★ 二上北京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