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导游词大全>湖南导游词>

最新的湖南炎帝陵导游词范文

光宁分享

炎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息地,享有“神州第一陵”之誉。它坐落于株洲市炎陵县城西17公里处的鹿原陂。现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华全国归国华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十大文化遗产、新潇湘人文八景、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湖南省最佳景区。炎帝陵祭典被列入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被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根亲文化盛事。主要建筑有炎帝陵殿和神农大殿。炎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寝福地、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新的湖南炎帝陵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最新的湖南炎帝陵导游词范文(一)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为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它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城西鹿原陂,陵区面积5平方千米,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炎帝生于湖北的隋州,长于宝鸡姜水,名叫姜石年。晚年巡视南方,体察民情,为民宣医疗疾,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炎陵县鹿原陂。史载汉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登基夜梦炎帝,遂于鹿原陂找到帝陵,“立庙陵前,肖像而祀”,至清朝末年,历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炎帝陵历经一千零三十几年,经过20多次大的修葺,1954年春节因香客失火,主殿、行礼亭全被焚毁。

现在的炎帝陵大殿就是1986年整修的,1996年被列为全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新的湖南炎帝陵导游词范文(二)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为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它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城西鹿原陂,陵区面积5平方千米,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炎帝生于湖北的隋州,长于宝鸡姜水,名叫姜石年。晚年巡视南方,体察民情,为民宣医疗疾,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炎陵县鹿原陂。史载汉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登基夜梦炎帝,遂于鹿原陂找到帝陵,“立庙陵前,肖像而祀”,至清朝末年,历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炎帝陵历经一千零三十几年,经过20多次大的修葺,1954年春节因香客失火,主殿、行礼亭全被焚毁。

现在的炎帝陵大殿就是1986年整修的,1996年被列为全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陵大殿共分五进,第一进——午门,看到午门各位也许要问,北京有个午门,怎么炎帝陵也有个午门呢?因为清朝的陵殿是仿清皇宫建筑风格,整修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午门,所以就有午门。穿过午门可以看到迎面竖立一块高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这是____1993年9月斗日为炎帝陵题的词。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原来炎帝的母亲叫女登,当她生下幼小的炎帝石年就到山上去找野果子去了。石年醒来饿得哇哇大器,哭声被天上九玄女王听到了,于是她命仙鹿给炎帝喂奶,作为他的奶娘,神鹰给他遮阴,作为他的养母,这就是传说炎帝的另外两位母亲。

第二进——行礼亭。行礼亭也就是宰牲祭陵、烧香祭祖礼拜的地方,中间一张石祭台,行礼亭上方悬挂的那块“民族始祖,光照人间”的横匾,是全圉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所手书;再看两旁是碑坊,里面放置8块清朝原始御祭碑和民国原刻的记事碑。

穿过行礼亭,后面这栋建筑就是主殿。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门前回廊的两根大石柱上悬挂一幅楹联:“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绩;大殿门额上悬挂一块横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这是____83岁高龄时题写的。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圣坛上,慈眉善眼,满脸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两朵灵芝,两腿之间放着一只竹筐,里面装满他亲手采回的药草。这正是炎帝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的三大功绩的体现。

现在参观第四进一下墓碑亭。墓碑亭正中放置一块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神农氏之墓”七个大字。各位也许会问:炎帝为什么又称神农氏呢?因为炎帝始制耒耜(原始农具),教民播种五谷而食之,所以称之谓神农氏,他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开创者,被列人我国古代三皇五帝,称为农皇,几千年来中国都是以农业立国。这块碑是____于1985年5月15日为炎帝神农氏题写的。亭后是炎帝神农氏的陵墓,我们的老祖宗炎帝神农氏就一直安息在这里,几千年来墓前一直香火不断,即使在十年浩劫时期,也经常有人来这里偷偷烧香、祭祀。

好,接下来去看看御碑园,御碑园坐落在炎帝陵殿中轴线之北,占地面积64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平方米,由碑廊、九鼎台、《神农功绩图》等构成。

在御碑园北面的照壁上,有一幅长达40米的《神农功绩图》,它以粗犷的手笔,写意画的形式,形象直观地表现了炎帝神农氏的十大功绩,整体效果尤如一幅经过装裱的巨大手卷,古朴凝重,气势恢宏。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就是神农氏创造的弓箭,以威天下,改进了狞猎工具,提高了生产力,这是一大功绩;“重八卦为六十四卦”,神农氏和厨师苏松子推究伏羲氏的八卦并“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对生产、生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是第二大功绩;“遍尝百草,宣医疗疾”,贝J是炎帝第三大功绩,后人为了记住神农氏的这一大功绩,将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医药书称为《神农本草经》;“教民耕种,种植五谷”,就是炎帝终日思考改变人们捕无所获的情况,心怀天下苍生,感动了天帝,天帝便命布谷鸟衔了许多谷种交给神农氏,而他又将这些种子分给先民,教他们耕种,从而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这是第四大功绩;为了方便种植,提高效率,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发明了早期农具,这是五大功绩;先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以后,对精神生活产生了强烈的追求,在劳动实践中知道削桐为琴,结丝为弦,发明了五弦琴又称为神农琴,教化子民。每当岁末年初,先民们便囝着五弦琴,伴着皎洁的月光,跳起傩舞,以祈求来年丰收,这是神农氏的第六大功绩。“始造明堂,相土而居”是神农氏的第七大功绩;明堂的建造源于鸟儿窝’鸟儿白天飞出去觅食,晚上又能飞回窝里憩息,神农氏想:如果人们也有这么一个圄定的“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再是钻洞穴,那多好呀;神农氏的第八大功绩是“耕而作陶,蜒填为器”。《资治通鉴。外记》及《路史·卜记》都有关于神农氏制作陶器的记载。他利用黏土的黏性、火能使黏土固定成形的原理,制造了最早的陶器。陶器发明,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第九大功绩是“治麻为布,制作衣裳”,使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迈出了重大的一步;神农氏最后一大功绩是“日中为市,交易而退。”神农氏首辟市场,提倡交易,互通有无,以满足人民生活、生产需要。

大家今天的衣、食、住都起源于他的创造发明,炎帝这种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立足点,经过无数先辈的继承和发扬,已经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最新的湖南炎帝陵导游词范文(三)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株洲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炎帝陵在湖南炎陵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唐田乡鹿原坡,又称“天子坟”。炎帝陵即神农氏,是传说中远古时代的部族领袖,姓姜。史称他教民播种五谷,收获粮食,故被称为“神农”。他又尝百草,发明医药,故又是“医药神”。不仅如此,还传说他利用火为人类造福,制造乐器,倡导物质交换……总之,炎帝神农氏在历史传说中是与农、工、商、医、文等各领域的发明创造分不开的一位神祉,因而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炎黄子孙的无比敬仰和祭祀。最后因他品尝剧毒的断肠草,无药可解而死去。晋皇甫谧著《帝王世纪》载,其死后葬于长沙。宋罗泌《路史》载:“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炎陵县在南宋时由茶陵分置)炎帝陵的四周古木掩翳,水环绕其间。陵侧有一“洗药池”,传说是炎帝洗涮草药的处所,还有明清两代的御祭石碑数座。

炎帝陵景区包括炎帝陵、炎陵庙、奉圣寺、崇德坊、胡真官寺、鹿原亭、圣火台等人文景观,还有鹿原洞、龙垴石、龙爪石、洗花池等自然景观,均是引人入胜的去处。

炎帝陵陵区古称”皇山”,面积2.4平方公里,陵区山峦迭翠,碧水环流,古树参天,具有民族建筑风格的陵殿流光溢彩,面积3000平方米,公元960年,宋太祖登基,遍访天下古陵,在“白鹿原觅见炎帝陵”,于乾德五年(967)建庙奉祀。公元一九五0年,炎帝陵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五四年因香客失火,主殿被烧毁。一九八六年六月,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拨款正式重修炎帝陵主殿。重修后的陵殿共分五进:第一进为午门,门内有丹墀、左右两廊为碑房,竖历代告祭文碑;第二进为行礼亭,这是一座八角形石基支柱亭,8根石柱支撑梁枋,亭上悬匾横题"民族始祖光照人间",下有联曰"德照千秋光盛业;功垂万世展宏猷",亭中摆香炉,供人行礼;第三进为正殿,24根石柱支撑殿顶,殿内悬匾题"炎黄子孙不忘始祖",两边联曰"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殿内神龛内供奉炎帝神农氏像,炎帝像为金身,左手拿稻穗,右手拿灵芝,像前有一装有五谷和药材的竹篓。神龛上悬"齐天鼻祖"横额,两边有联为"名垂宇宙;恩泽神州",整个殿内雄伟壮观,氛围肃穆;第四进为墓碑亭,竖有石刻墓碑:“炎帝神农氏之墓”;第五进为炎帝陵寝。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因而从古至今对炎帝陵的祭祀都极为庄重、盛大。据史载,在唐朝时开始祭祀炎帝陵,宋朝自宋太祖建庙后定例为三年一大祭,清朝进行的祭典更加频繁,仅大祭就多达41次。

环绕陵殿,筑有一丈多高的红色围墙。四周配建规模宏大的奉圣寺、胡真官祠、天使行台、崇德坊、宰牲亭、时祭公馆、咏丰台等古建筑群,业有鹿原洞、霞桥、池(又名洗药池)、黄杨山、龙爪石等胜迹。还有那令人憧憬的炎陵十景。即:花草丛生、气味芬芳的味草凝芳(又称味草亭);岸畔偃伏,状若龙首,喷薄宛如鼓髻欲飞的石龙鼓髻;云烟缥缈、惨淡若秋雨的云秋雨霁;时有烟岚施绕其间,若隐若现,乍密乍疏的晓阁烟岚;春来细草匝地,野花成丛,黄白纷披,红紫烂漫,宛如锦茵在目的芳洲春锦;山问禽鹿隐见无常,间若寂然无声,每逢祭祀,飞走和鸣,有笙簧迭奏的禽鹿和音(又名白鹿原):大樟横亘,中空若洞,任人携几席坐觞咏其中的空樟洞明;鹿原古树千本,诡异离奇,陵前一杉,双干中分,大十余围,不枝不叶,经数百年润泽若生,有蛟虬凌空之势,人称虬张灵木;陵北,潭深面清,游鳞百种,每于波平日暖,水光相映,夜则水月交融,清莹可鉴,美名龙潭鱼跃;京使致祭,一叶飞坠,满殿皆香,其叶文理黝色,若缕绘之物,中藏异像,因建亭刻碑:异树飞香(又名飞香亭)。

庄严肃穆的炎帝陵宫殿,古香古色的巨大建筑群,同这里的自然风光相交融,更添炎陵十大名景相配衬,使整个炎帝陵区幽静秀丽,蔚为壮观。历代帝王都视此为圣地,每年祭祀,举行大典,钦派特使前来朝拜。时逢春秋仲月,各地会员礼生前来致祭者甚多。群民宰牲烧香恭拜者,则一年四季络绎不绝。至于逢年过节,可见数以千计的朝拜者列队整齐,摆满祭品,香火镣绕,堪为奇景。

最新的湖南炎帝陵导游词范文(四)

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炎帝生于湖北的隋州,长于宝鸡姜水,名叫姜石年。晚年巡视南方,体察民情,为民宣医疗疾,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炎陵县鹿原陂。史载汉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干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登基夜梦炎帝,遂于鹿原陂找到帝陵,“立庙陵前,肖像而祀”,至清朝末年,历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炎帝陵历经一千零三十几年,经过20多次大的修葺,1954年春节因香客失火,主殿、行礼亭全被焚毁。

现在的炎帝陵大殿就是1986年整修的,1996年被列为全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陵大殿共分五进,第一进——午门,看到午门各位也许要问,北京有个午门,怎么炎帝陵也有个午门呢?因为清朝的陵殿是仿清皇宫建筑风格,整修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午门,所以就有午门。穿过午门可以看到迎面竖立一块高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这是******1993年9月斗日为炎帝陵题的词。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原来炎帝的母亲叫女登,当她生下幼小的炎帝石年就到山上去找野果子去了。石年醒来饿得哇哇大器,哭声被天上九玄女王听到了,于是她命仙鹿给炎帝喂奶,作为他的奶娘,神鹰给他遮阴,作为他的养母,这就是传说炎帝的另外两位母亲。

第二进——行礼亭。行礼亭也就是宰牲祭陵、烧香祭祖礼拜的地方,中间一张石祭台,行礼亭上方悬挂的那块“民族始祖,光照人间”的横匾,是全圉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所手书;再看两旁是碑坊,里面放置8块清朝原始御祭碑和民国原刻的记事碑。

穿过行礼亭,后面这栋建筑就是主殿。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门前回廊的两根大石柱上悬挂一幅楹联:“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绩;大殿门额上悬挂一块横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这是陈云同志83岁高龄时题写的。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圣坛上,慈眉善眼,满脸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两朵灵芝,两腿之间放着一只竹筐,里面装满他亲手采回的药草。这正是炎帝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的三大功绩的体现。

最新的湖南炎帝陵导游词范文(五)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株洲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炎帝陵在湖南炎陵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唐田乡鹿原坡,又称“天子坟”。炎帝陵即神农氏,是传说中远古时代的部族领袖,姓姜。史称他教民播种五谷,收获粮食,故被称为“神农”。他又尝百草,发明医药,故又是“医药神”。不仅如此,还传说他利用火为人类造福,制造乐器,倡导物质交换……总之,炎帝神农氏在历史传说中是与农、工、商、医、文等各领域的发明创造分不开的一位神祉,因而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炎黄子孙的无比敬仰和祭祀。最后因他品尝剧毒的断肠草,无药可解而死去。晋皇甫谧著《帝王世纪》载,其死后葬于长沙。宋罗泌《路史》载:“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炎陵县在南宋时由茶陵分置)炎帝陵的四周古木掩翳,水环绕其间。陵侧有一“洗药池”,传说是炎帝洗涮草药的处所,还有明清两代的御祭石碑数座。  炎帝陵景区包括炎帝陵、炎陵庙、奉圣寺、崇德坊、胡真官寺、鹿原亭、圣火台等人文景观,还有鹿原洞、龙垴石、龙爪石、洗花池等自然景观,均是引人入胜的去处。

炎帝陵陵区古称”皇山”,面积2.4平方公里,陵区山峦迭翠,碧水环流,古树参天,具有民族建筑风格的陵殿流光溢彩,面积3000平方米,公元960年,宋太祖登基,遍访天下古陵,在“白鹿原觅见炎帝陵”,于乾德五年(967)建庙奉祀。公元一九五0年,炎帝陵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五四年因香客失火,主殿被烧毁。一九八六年六月,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拨款正式重修炎帝陵主殿。重修后的陵殿共分五进:第一进为午门,门内有丹墀、左右两廊为碑房,竖历代告祭文碑;第二进为行礼亭,这是一座八角形石基支柱亭,8根石柱支撑梁枋,亭上悬匾横题"民族始祖光照人间",下有联曰"德照千秋光盛业;功垂万世展宏猷",亭中摆香炉,供人行礼;第三进为正殿,24根石柱支撑殿顶,殿内悬匾题"炎黄子孙不忘始祖",两边联曰"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殿内神龛内供奉炎帝神农氏像,炎帝像为金身,左手拿稻穗,右手拿灵芝,像前有一装有五谷和药材的竹篓。神龛上悬"齐天鼻祖"横额,两边有联为"名垂宇宙;恩泽神州",整个殿内雄伟壮观,氛围肃穆;第四进为墓碑亭,竖有石刻墓碑:“炎帝神农氏之墓”;第五进为炎帝陵寝。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因而从古至今对炎帝陵的祭祀都极为庄重、盛大。据史载,在唐朝时开始祭祀炎帝陵,宋朝自宋太祖建庙后定例为三年一大祭,清朝进行的祭典更加频繁,仅大祭就多达41次。

环绕陵殿,筑有一丈多高的红色围墙。四周配建规模宏大的奉圣寺、胡真官祠、天使行台、崇德坊、宰牲亭、时祭公馆、咏丰台等古建筑群,业有鹿原洞、霞桥、池(又名洗药池)、黄杨山、龙爪石等胜迹。还有那令人憧憬的炎陵十景。即:花草丛生、气味芬芳的味草凝芳(又称味草亭);岸畔偃伏,状若龙首,喷薄宛如鼓髻欲飞的石龙鼓髻;云烟缥缈、惨淡若秋雨的云秋雨霁;时有烟岚施绕其间,若隐若现,乍密乍疏的晓阁烟岚;春来细草匝地,野花成丛,黄白纷披,红紫烂漫,宛如锦茵在目的芳洲春锦;山问禽鹿隐见无常,间若寂然无声,每逢祭祀,飞走和鸣,有笙簧迭奏的禽鹿和音(又名白鹿原):大樟横亘,中空若洞,任人携几席坐觞咏其中的空樟洞明;鹿原古树千本,诡异离奇,陵前一杉,双干中分,大十余围,不枝不叶,经数百年润泽若生,有蛟虬凌空之势,人称虬张灵木;陵北,潭深面清,游鳞百种,每于波平日暖,水光相映,夜则水月交融,清莹可鉴,美名龙潭鱼跃;京使致祭,一叶飞坠,满殿皆香,其叶文理黝色,若缕绘之物,中藏异像,因建亭刻碑:异树飞香(又名飞香亭)。

庄严肃穆的炎帝陵宫殿,古香古色的巨大建筑群,同这里的自然风光相交融,更添炎陵十大名景相配衬,使整个炎帝陵区幽静秀丽,蔚为壮观。历代帝王都视此为圣地,每年祭祀,举行大典,钦派特使前来朝拜。时逢春秋仲月,各地会员礼生前来致祭者甚多。群民宰牲烧香恭拜者,则一年四季络绎不绝。至于逢年过节,可见数以千计的朝拜者列队整齐,摆满祭品,香火镣绕,堪为奇景。

    15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