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导游词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是经河南省编制委员会豫编[2001]19号文件批准,由原河南省地质矿产厅图书馆、资料馆、 地质博物馆新组建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全省地质博物管理及布展工作。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导游词1
周五下午,又到了社会实践活动时间,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坐着校车来到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
刚走进地质博物馆的大门,就看见两只墨绿色的巨大的恐龙模型。它们翘首以待,好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同学们纷纷站在这两只恐龙身边合影留念。
博物馆一共有四层。我们首先来到负一层――恐龙厅。这里面的一切都和恐龙有关:在河南出土的亚洲最高、最重、体积最大的汝阳黄河恐龙骨架,世界上最小的窃蛋龙,世界上最大的恐龙蛋化石……各种各样的恐龙模型栩栩如生,人们仿佛回到了侏罗纪时代。
在古象厅,我们看到了四棱齿象骨架化石、猛犸象化石、剑齿象牙化石……河南省之所以简称豫,就是因为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大象活动的天地。看到这些化石,我仿佛看到一头头大象正在昂首阔步地在中原大地上奔跑。
在地球厅,我们了解了地球的结构、形成和八大行星;在矿物和矿产资源厅,我们看到了各种金属、岩石、水晶,它们五颜六色,形状各异;在地质环境厅,我们知道了地质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生物演化厅,我们了解了从远古到现在动植物的进化过程。
参观结束后,大家依依不舍地走出展厅。我想:我们的世界多么美好,我们的地球多么美丽,我一定要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导游词2
河南博物院(Henan Museum)是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中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也是首批中央与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河南博物院前身为河南省博物馆,始建于1920__年,1998年5月1日新馆落成开放,馆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河南博物院展馆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馆藏文物多来自于20世纪初安阳、淅川、洛阳、商丘、开封、三门峡、辉县、新郑、安阳等地的考古发掘,数量达13万多件,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与国家二级文物5000余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高,一部分藏品被誉为国之重器。河南博物院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现代博物馆,也是一座凝聚了中原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标志性建筑。
主展馆主体建筑以元代古观星台(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遗址,位于河南登封)为原型,经艺术夸张演绎成“戴冠的金字塔”造型,其底部为长63米的正方形,高45.5米,内部设计五层,其中地下一层。冠部为方斗形,上扬下覆,取上承“甘露”、下纳“地气”之意,寓意中原为华夏之源,融汇四方。外部墙面为土黄褐色,取中原“黄土”“黄河” 孕育了华夏文明之意,主馆正面从上至下有浅蓝色的透明窗与自上而下的透明采光带,具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
主馆后为文物库房。整个建筑群设计以雄浑博大的“中原之气”为核心,线条简洁遒劲,造型新颖别致,风格独特,气势恢宏,堪称一座凝聚着中原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不可多得的标志性建筑。
河南博物院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现代博物馆,它包括广场、序幕大厅、基本陈列馆、专题陈列馆、临时陈列馆、文物库房、学术报告厅、电教楼、观众参与和娱乐厅、观众餐饮茶座、观众休息厅、贵宾接待、河南博物馆室、纪念品商场、广播室、计算机中心、文物保护中心,图书资料馆和培训服务楼等部分。建筑群外部还设计有40%左右的园林绿地,形成“馆中园、园中馆”的优美格局。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导游词3
新馆位于郑州市农业路中段,占地10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累计投资近3亿元人民币,历时5年建成。主体展馆位于院区中央,呈金字塔形,后为文物库房,四隅分布有电教楼、综合服务楼、办公楼、培训楼等。整体建筑结构严谨、气势宏伟,造型古朴典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体现了中原文化的特点。
河南博物院包括广场、序幕大厅、基本陈列馆、专题陈列馆、临时陈列馆、文物库房、学术报告厅、电教楼、观众参与和娱乐厅、观众餐饮茶座、观众休息厅、贵宾接待、河南博物馆室、纪念品商场、广播室、计算机中心、文物保护中心,图书资料馆和培训服务楼等部分。建筑群外部还设计有40%左右的园林绿地,形成“馆中园、园中馆”的优美格局。
主展馆主体建筑以元代古观星台(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遗址,位于河南登封)为原型,经艺术夸张演绎成“戴冠的金字塔”造型,其底部为长63米的正方形,高45.5米,内部设计五层,其中地下一层。冠部为方斗形,上扬下覆,取上承“甘露”、下纳“地气”之意,寓意中原为华夏之源,融汇四方。外部墙面为土黄褐色,取中原“黄土”“黄河” 孕育了华夏文明之意,主馆正面从上至下有浅蓝色的透明窗与自上而下的透明采光带,具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
主馆后为文物库房。整个建筑群设计以雄浑博大的“中原之气”为核心,线条简洁遒劲,造型新颖别致,风格独特,气势恢宏。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导游词4
河南博物院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与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自1999年河南博物院正式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以来,河南博物院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针对广大观众,特别是面向未成年人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发挥博物馆在科普教育基地工作中的特殊优势,2010年至今,先后接待观众900多万人,举办各类临时展览近100场,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
1977年创刊的馆刊《中原文物》(1980年以前名为《河南文博通讯》)截止2001年8月,已出版发行100期,发表学术论文、考古报告2500多篇,出版了《河南省考古学会论文集》、《博物馆学论丛》、《魏晋南北朝佛教学会论文集》、《论仰韶文化》等特刊7集,计300多万字,有关专家学者出版的各类专著和普及读物达几十部。
河南省博物馆编的《中国陶瓷小品》、《龙门造像题记》、《河南省博物馆》(中国博物馆系列丛书之七);该院专家学者编著的《中国奴隶社会》、《中原远古文化》、《黄河文明的署光》、《汉代叠铸》、《中岳汉三阙》、《河南汉代画像石》、《汉画——河南汉代画像研究》、《夏史论集》、《河南文博考古文献叙录》、《黄帝故里——新郑》、《洛纳与河图洛书》;河南博物院编著的《河南博物院落成暨河南省博物馆建馆70周年纪念论文集》、《河南博物院精品与陈列》;河南博物院与台湾台北历史博物馆合编的《郑公大墓》,科研人员编著的《光明的使者——中国古代灯具》、《天国灵光——佛像》等。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导游词5
放暑假第二天,我和姥姥一块儿参观了河南省博物馆,这是我第二次参观此馆。第一次是前三年的暑假,因年龄小知识少,参观后印象不深。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博物馆求知欲望越来越强烈,非常期待这次参观。
来到坐落在郑州市农业路中段的河南省博物馆,它占地约10余万平方米,面积7。8万平方米,主体展馆呈金字塔型与大门相对,气势宏伟,造型古朴典雅。
河南省博物馆在民国时期1927年建立。当时政局动荡不定,加之日寇外来入侵践踏中原,馆中文物随着战乱颠沛流离,使不少文物散落丢失。国民党逃到台湾,又携走了大量的文物,使中原文物受到了极大的损失。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保护文物,又对出土文物采取了大量的保护措施,让博物馆重振雄风,跻身国家级博物馆的地位。
走进了展厅,犹如穿越了历史时空,拉近了了解厚重中原历史和文化的距离。
首先看到了迄今50万年前的南召猿人的牙齿化石,这与北京猿人是同一时代,说明河南开拓了人类进化和文明的先河。其次,河南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2000多处。距今9000至4000年,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这些文物和遗址都证明了中原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中国文字源在甲骨,出自殷墟;中国哲学源于周易成于老子;中国姓氏源于炎黄,根在中原;中国国家源在夏代,都于偃师,还有十三朝古都洛阳和九朝古都开封等等,都说明了中原文化十分厚重。
馆内珍藏者17万余件奇珍异宝。展馆里摆满了远古至今的各种青铜器、陶瓷器、玉器、雕刻、字画等。青铜器中有各种图案的圆鼎,方鼎,特别是12条龙的长方形盛酒的器具,上面刻着各种兽纹和精美图案,叫人拍案叫绝,大的如水缸,小的像酒杯,是古代人用来盛水盛酒装食品的器具。最著名的是九大镇馆之宝,如:贾湖骨笛,他是我国止2014年前发现最早的能吹的乐器。妇好鸮尊、蓬鹤方壶、云纹铜禁、四神云气图、玉柄铁剑、杜岭方鼎及武曌汝窑蓝釉刻花鹅颈瓶,件件价值连成,精美绝伦。
汉代以后陶器别品大量涌现。动物、人物、用具,形态各异,形象逼真。特别是陶制院落,将陶制工艺推向高峰。三层深宅大院,大门外有看守,有马匹,两边全是厢房,有水有树,有仓储房,最后是二层望楼,家人随从几十口。从陶瓷院落看到古代贵族生活起居十分讲究,居住条件也很舒适,人与自然十分和谐。
我们还看到了汉唐以后文化的繁华,音乐、歌舞、戏曲、书法、雕刻,甚至连枕头上也雕刻着戏曲情节。市井文化也是一大亮点,市民划船、打渔、劳作、购物、休闲等等。都呈现在书画雕刻之中。
参观了河南博物馆,使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我被中原厚重的历史文化所震撼,被我们祖先聪明才智所折服。数万件稀世珍宝,证明了商周青铜器和历代陶瓷器,犹如镶嵌在中原大地的颗颗明珠,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放射着璀璨的光华。我爱中国,我爱中原,为祖国和家乡而骄傲和自豪,我们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者,要学历史,保护古物,让文明古国永葆青春。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导游词相关文章:
★ 河南省景点导游词
★ 河南的导游词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