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教学秘书正面临着工作量逐年增加和工作越来越不受重视和保护的挑战和困境以及晋升和职称评定的压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提高教学质量措施,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篇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和数量的迅猛发展,教学秘书队伍也因此出现了工作态度倦怠、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而教学秘书的工作质量将会影响到一个学院(系)的教学运行及管理情况,只有将教学秘书队伍整体面临的困境问题解决好,并调整好教学秘书的心态,稳定教学秘书队伍,才能为整个学校的教学工作打好基础,做好保障。
一、教学秘书的工作特点和重要性
教学秘书担负的是一个学院(系)的教学运行和管理工作,起着学校和教师、学校和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纽带作用。随着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教学秘书工作的特点和重要性日益凸显。
1.繁杂性
教学秘书负责本学院(系)的全部与教学有关的工作,工作范围广,事务性、琐碎性工作多,工作处处体现着繁杂性。如教学秘书要协助教学主任组织安排日常教学方面的事务性工作,负责教学方面相关会议的具体事宜;负责建立健全教学业务档案、学生作业电子档案,及有关教学、教学研究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负责办理经教学主任批准的补课、调课手续;审查学生考试资格,办理缓考手续;及时收集各科考试、重考、重修成绩,做好登录工作,管理本学院学生成绩库。这些工作都是日常性的工作,冗繁、琐碎、枯燥,需要耐心、严谨和细致的工作态度。
2.准确性
教学秘书工作中稍有差错,就可能会影响某一门课程的顺利进行或者某个学生的成绩档案,轻则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重则影响到一个学生的毕业和未来。所以教学秘书工作首要的特点就是准确性。如按照教务处的统一安排制定本学院(系)各班级期末考试安排表并将期末考试安排表通知有关师生;及时安排不及格学生的重考或重修,发放重考或重修通知,办理有关手续;负责本学院(系)教师的工作量统计、外聘教师资格的审核与课时费发放申请工作,并按要求报送教务处和人事处;按教学计划和学生实际人数协助教务处做教材的预定和分发工作。这些工作都不能出现一点纰漏,都需要按时准确地完成。
3.时效性
教学秘书工作处处体现出需要及时、迅速传达信息的特点。日常工作中会遇到很多突发的事件,这就要求教学秘书迅速地将情况反映给上级主管部门,并将上级的处理意见传达给老师和学生。如教师平时的调串课要第一时间汇报给教学质量科并通知学生,这样才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如学校因开运动会或节假日的串休,要第一时间通知到老师和学生;老师反映哪个教室的多媒体设备不好用,也要即刻反馈给相关部门维修,这样才不会影响授课质量。总之,很多日常的临时性事务都要在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或领导汇报、沟通并加以解决。
4.重要性
教学秘书要协助教学负责人做好现有专业的建设、调整、改造、拓宽工作,参与增设新专业的调研以及申报工作;协助教学负责人做好教学计划的制订(修订)、报送、执行工作;协助教学负责人组织教师制定或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实纲等工作。这些工作要求教学秘书要熟悉本学院(系)的所有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熟悉所有专业的发展动态和方向,是一项需要学科建设知识和文字能力的重要工作。
二、教学秘书工作现状
1.承担教学管理与教学、科研的双重工作
高校教学秘书属于行政岗位,协助教学主任维持本学院(系)日常的教学秩序,安排学院(系)教学工作的具体事宜,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与此同时,教学秘书还要承担教学工作,每学期有教学工作量的要求。另外,由于职称评定有成果要求,教学秘书也要抓好自己的科研工作。在教学管理与教学、科研的双重压力下,教学秘书面临分身乏术的困境,大多处于工作压力大、工作紧张和时间不够用的状态。
2.工作职责范围不明确
如前所述,教学秘书工作职责范围广,但是具体工作范围并不明确,这使得教学秘书的工作不仅仅限于教学工作。由于高校教师不坐班,本学院领导众多,完成领导临时布置的工作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教学秘书身上。教学秘书经常身处自己手中的工作还没忙完,那边又要完成领导指派的其他工作的紧张局面中。本学院(系)老师也经常会有临时的事情,遇到自身有课或者有事不能亲自来办的情况,也基本会让教学秘书代为办理。这些都导致教学秘书天天忙乱不堪,或者工作中不停地被打扰。
3.工作地位不受重视
在很多教师和学生眼中,教学秘书的工作就是简单的、重复性的劳动。教学秘书工作的服务性常常被老师和学生无限放大,忽视了教学秘书很多自主性和创新性的工作。很多人这样总结教学秘书工作:“打个表,画个格,跑个腿,学个舌”。几句话只是概括了教学秘书工作的表象,表象背后所付出的劳动和辛苦却被许多同事和学生忽视了,所以教学秘书的工作地位也常常得不到重视。
4.高校扩招,工作强度增大
近些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迅速增长,教师队伍相应地壮大,教学秘书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工作强度增大。各种资料的归档、考试安排、工作量计算等一系列工作量都相应地翻倍。教学秘书成了学院里面最忙的人,时常要加班才能完成工作任务。
5.教学管理知识欠缺
教学秘书属于教学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执行者,要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顺利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积累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或者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熟悉教学工作的组织和运行流程。而目前高校中教学秘书岗位人员流动性大,新参加工作就来担任教学秘书的占很大比例,他们不熟悉本学院的专业和教学情况,对教学管理和组织工作缺乏经验和知识,使本来就繁重的工作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挑战。
三、改进教学秘书工作现状和提高工作质量的措施
1.教学秘书专职化
随着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深入,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专业化和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教学秘书作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职化建设也势在必行。教学秘书专职化后就可以不必面对教学和科研的工作压力,只要专心做好教学运行和管理工作,这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秘书整体工作质量,稳定教学秘书队伍,减轻教学秘书工作压力,这可谓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2.由教务处统一领导
教学秘书的工作涉及到教学的方方面面,每个学院又只设有一个教学秘书,一个教学秘书常常面临几个领导的工作指示,这使得教学秘书在工作中常常失去重心和方向,没有归属感。教务处是整个学校教学管理的核心部门,各个学院的教学工作是由教务处负责管理和监督的。教学秘书的主要工作也都是按照教务处下达的工作计划执行,学院的领导因工作繁忙对教务处每时每刻布置的工作可能并不是及时了解,对教学秘书的工作情况也常常忽视。因此,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学秘书工作的积极性,明确教学秘书的工作范围,使教学秘书找到工作后的成就感和归属感,更好地起到教学处和学院教学工作桥梁和纽带作用,应该由教务处领导直接管理各个学院(系)的教学秘书,这样也可以横向比较教学秘书的工作业绩,对年终评优也会给教学秘书公正的待遇。
3.提高教学秘书工作地位,设立奖励机制
教学秘书工作常被认为是日常的重复性和事务性工作,工作成绩不被广大教师和学生认可的现状是与学校的现行体制分不开的。学校应该从行政职务、权力和待遇上提高教学秘书在学校中的整体地位。在行政职务和权力方面,笔者认为,教学秘书应有一定的自主工作权利,不能永远处于被动服从命令的地位,教学秘书应该有明确的权力范围,这样工作起来更加方便。在待遇方面,如果实行教学秘书专职化,教学秘书将没有讲课费,应该增加一部分补贴,使教学秘书的工资水平达到同等职称专任教师的平均水平。
教学秘书岗位也应该设立奖励机制,在评定职称时将教学秘书这方面的得奖情况考虑进去,这样才能激励教学秘书的工作热情和信心。
4.根据各学院实际情况,增设教学秘书
随着高校扩招和评估工作的深入进行,按照各学院教师数和学生数来增设教学秘书已经势在必行。首先,教学秘书的工作强度确实随着学校和学院(系)的规模的扩大而在逐步增强,繁忙中出现差错的比例会相应增大。其次,很多精细的工作有一个帮手协助监督和检查不但会提高效率,还会提高准确率。如工作量的计算、期末考试的安排等。最后,按照各学院教师数和学生数来增设教学秘书是比较科学的,即每个教研室的教师数量是按照本教研室的课时量确定的。
5.组织定期培训和学习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篇2)
一、重制度,勤督促,常规管理精细化
教学质量的高低源于平时的积累。所以,保证质量就要从最基础的常规教学工作抓起,只有重视了教学的课前、课内、课后等各个环节,从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上课、课后反思、作业批改、单元检测上着手,认真细化内容、目标、措施、策略、评价等,保证日常教学的每一个操作细节都有章可循,才能切实实行精细化管理,保障教学质量。
1.要细化教学管理制度。结合农村学校实际,要将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全面细化,让教师明白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例如我校顶层设计了教育教学“网格化”管理制度,构建了学校-教研组-年级学科组管理体系、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教研体系,做到“岗岗有职,人人有责”的管理制度,通过“权力下放,责任上移”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管理团队的核心力量,着力打造上下联动的教育格局。
2.要引导教师把功夫下在课前。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学校要引导教师把功夫下在课外,效率求在课内。通过每周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教案检查、作业检查、集体备课等形式,强化教师对课标、教材、教法、学生、教具等课堂因子的深挖细研。做好不同观点的汇集、提炼,成果教案的有效推广、利用等,通过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凝聚,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合理提高课堂密度,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3.要强化领导巡课和随堂听课。课堂教学精细化管理的重点是要加强对课堂教学常规和教学效果的检查与指导,要把教学监控的重点放在领导巡查和推门听课上。在学校网格化管理制度建设中,明确了学校领导在教学管理中的规定动作和内容,通过每学期校委会对领导的量化考核,强化学校领导对听课、巡查等教学常规的督导,从而促进教师把可讲的内容讲得更精彩、更实在。
二、重实效,勤研究,校本教研精细化
校本教研活动是提升教学质量最行之有效的方式。要有效实现教学的精细化管理,就要以校本教研精细化为抓手,关注教师专业发展,走教育科研内涵式发展的路子,为提升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1.要坚持开展好三课活动。“三课”是学校的常规教学活动,也是教师互动交流学习的平台。立足“汇报课”、“展示课”、“示范课”,通过备、说、上、评系列活动,有效开展教学精细化管理。学校要全面落实新教师上“汇报课”,解决教材关,使他们尽快地成长起来;青年教师上“展示课”,把课改成果以课的形式展示给大家;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引领全体教师追求“理想课堂”,共同打造高效课堂。
2.要切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学校要把科研课题研究纳入常规化管理范畴,积极开展以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校发展、教师成长为目的的课题研究活动。鼓励以骨干教师为龙头,针对课堂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建立“一人一题”、“一组一题”的校本教研模式,做到课题从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采取实践一反思一总结一应用的思路,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三、重培养,勤搭台,队伍建设精细化
教学质量的优劣,核心在于教师专业水平、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有了常规制度和校本教研作保障,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保证教学质量的目标仍然无法实现。所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
1.要加强教师的学习和培训。学校要重视教师的专业培训和专业成长,创设理论学习的氛围。积极利用各种培训和专题研讨、观摩学习等有利时机,把教师送出去,聘请邀请名师名家来校作报告,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阔教师视野,增长教师才干,提升教师素质。同时,学校还要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尤其是动员青年教师多读理论书刊,勤写读书笔记,并把个人理论学习切实融入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篇3)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来到林口中学任教已经快十年了。对教育者而言,工作的重心就是要搞好教学质量。因为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办教育的永恒主题。因此,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经过近十年实践和探索,我认为需要把握好以下四点:
1.重视情感因素在课堂上的作用
由于大多数学生是留守儿童,这就需要多给他们一点关爱,让他们体会到学校也是温暖的家,这样才能够静下心来学习。理由有3点:
1.1 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它满足了学生心灵深处得到理解、赏识、信赖与尊重的需求,唤起了自信,激起了自尊。因此,教师要对孩子给予更多的关爱,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关心他们身上的微小变化和点滴进步,用爱心去温暖学生,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中不断进取。
1.2 要多和他们交流,培养他们热爱学习的习惯。这是教育技巧与方法的基础和源泉,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喜欢上你的课,才能高效的接收你传授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3 情感教育符合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课程改革的理念已经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由此可见,情感教育也承担起了推进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任务。
2.加强班级管理,组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利用自己是班主任的机会,选拔一批有能力和责任心的同学担任班干部,让他们在德、智、体、美、劳方面都起到带头的作用。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如果班干部们能够起到真正的带头作用再加上自己精心的管理,就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这样的话,老师教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也轻松。
3.抓好教学常规,把握好"备""教""批""复""考"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工作
3.1 备课是教师重要的工作行为,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和保障。备课的时候不但要备教学内容(包括学习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以及作业布置等),还要备学生(包括知识现状、接受能力、性格爱好和努力程度等因素),要做到一切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2 上课(教)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我们常说:"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由此可见,教学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课堂教学。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又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努力程度,所以上课的方法很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要因班制宜,尽量采用适合班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要有针对性的训练,并且及时对进步的同学进行表扬,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②深入了解,因材施教。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向他们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要知道每个学生的个性不相同,知识、能力也不同,只有深入了解每个学生,从多种多样的渠道收集学生的共性,把教学措施主要建立在学生共性的基础上,即相近的智力水平,相近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因材施教,学生因教而学,教学高度适应,师生相互促进,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③落实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这样的指导思想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自学能力,发挥自己的知识潜能,又把因材施教与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起来。既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3.3 批改作业和试卷可以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对学生存在的普片性问题要及时进行讲解,将其纠正。
3.4 复习可以查缺补漏。教师组织复习时,要有针对性,对优生则要提高要求,拓展其思维,使他们各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以求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个别后进生,要多鼓励,少批评,引导他们认识到知识是有用的,也是有趣的,学习知识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达到转化后进生的目的。
3.5 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主要方式。考试效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学生的知识,还取决于学生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培养学生开放自信、勇于争先的高尚情操。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篇4)
前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为了更好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制定上有了一定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会随之改变,但不能一味的应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忽视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质要求,还应该遵循语文教材的基本内容,注重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取长补短,既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改变教学方式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自主能力和注意力较差,所以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以教师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学习。对于教师而言,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宜过多,教师应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不是填鸭式教学[1]。例如,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可以用一些有趣的话语,不要一味的讲解课文的知识,显得枯燥、乏味,应该从课文的内容中引申出来一些让学生可以联系到自己的知识,从而在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思想,让学生知道学习不是为了教师和家长,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教师也要根据小学语文课文的内容进行重难点的区分,并给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时间久了,学生会主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
2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际上,语文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它更是学生在文字、语言和沟通等方面的重要学科,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很密切的联系。简单的说,小学语文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通过学习有效的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课本上的内容,还要结合实际的生活,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每天阅读的好习惯,根据学生的喜好,让他们自觉的去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哪怕是漫画,让他们从阅读中寻找快乐,教师应正确的引导学生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联系实际,并有效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鼓励学生亲近大自然、体验生活,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累积。总之,小学语文的教学应该联系实际的生活,让学生对语文有一个新的认识,从语文的学习中寻找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凸显学生的学习优势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较差,不可能会在一整天的学习中都保持着饱满的精神,所以,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他们的学习方式合理的安排整节课的内容和时间。根据有关实验表明,小学生在一节课的学习中,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随着时间会逐渐增长,达到最高点的时候再逐渐下降,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结构的时候考虑学生什么时间接受知识最好,把握知识之间的过渡,把重点的知识放在学生积极性较高的时间段内进行讲解,让他们在有效的时间内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优势,有效的利用他们的优势进行教学,让他们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满足小学生的心理要求,让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4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教师占据主导的地位,但教师不要一味的讲解,让学生觉得整个课堂特别的枯燥、乏味,教师应该运用巧妙的语言或是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可以轻松快乐的学习,而不是一味的听讲,造成他们听觉性疲劳[2]。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课本中的知识,同时也可以补充课本中没有显示的知识,也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将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通过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表演切身的感受和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应该把握整节课的时间和学生的情绪,教师应该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和表扬学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会逐渐的提升。
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教学水平的衡量标准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需要每一位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的去探索和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学的好坏不仅仅影响的是一门学科,也会对学生的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日常的生活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有效的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篇5)
一、制定合理、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提升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前提。首先,高中英语教学中英将英语语感的培训作为教学的核心任务。英语作为一种外来语言,由于受到语言环境的差异,学生的英语语感非常差,因此,积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要采取合理、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同时,让学生在模仿、阅读中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带动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才能提升英语教学整体质量。其次,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般而言,影响高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种: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动机;传统单调的英语课堂无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英语教师所采用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无法启迪学生进行自主思考;高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缺乏灵活性。[2]针对于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善高中英语自主学习的现象,需积极端正学生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教师要尽可能的将英语教材与学生的实践生活进行密切联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产生努力学习英语知识动力。
二、改变英语学习主体目标,实施因材施教
众所周知,传统英语教学中主体目标为教师,一般而言,一节英语课程仅仅由英语教师、黑板、粉笔组成,学生被动的在课堂之下接受知识。这种模式不仅无法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无法将学生主体地位进行发挥,从而无法有效的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在时代的发展中,新课程改革的推入明确英语教学的主体为学生,英语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在坚持英语教学基本原则中,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英语学习之中,让学生与英语学习产生密切联系,从而真正掌握英语知识。
除此之外,在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英语教学之中,在因材施教、合理运用教学情景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愉快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有效运用英语知识,开展交际能力的基本目标。针对于此,英语教师要进一步改善英语教学的基本结构,为学生营造愉快、欢乐的课堂气氛,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实施良好的教学方法,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在英语教学中,教学方法是极其重要的组成因素,其中,教学方法的好坏决定了教学质量的优劣。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加强对新媒体的利用,在提高课堂容量的同时,也能够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能够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尽可能展现部分与教材能容相符合的图片、视频,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融入到英语学习情境之中,从而@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在积极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英语教师还要对教学内容的侧重点进行把握。相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其英语基础水平比较差,因此,在英语教学开始中,要按照现实交往的准则开展教学。在英语教学活动的开端如同人们见面互相打招呼一般,这样不仅可以建立良好的感情,并且能够将学生引入到英语学习的情景之中,为英语学习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除此之外,英语教师在利用教材内容提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之外,还需从英语杂志、英语报纸中选择适合高职英语学生学习的新闻与消息,在丰富英语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兼备听、说、读、写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才能够充分掌握英语知识。
四、提升高职英语教学质量需注意的内容
(一)加强对学生口语的训练
从本质上而言,英语学习的实践性是非常强的,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实践性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其中,口语作为与他人交流、沟通的关键因素,是英语教学中最为主要的内容,英语教师需要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口语的训练,让学生在模仿、练习、阅读中掌握英语语音的规律,提升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二)选取直观的英语教具
高中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知能力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到深的,因此在英语教学活动之中,要尽可能的选择比较直观的教具,比如利用各种挂图、调查表,让学生能够在听、说、读的过程中真正感知客观事物,能够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与认知。此外,在英语教学中要将学生作为主体,使其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真正掌握英语知识。
结语:
高中英语教学质量决定了学生的英语成绩,只有在积极将教学活动打造成学生喜爱的形式,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促进英语教学目标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