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非必要不返乡倡议书
春节是中国人寓意团圆的传统佳节,别样的年味,是为了更好地团圆。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要积极响应”就地过年“政策,安安心心过一个好年。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非必要不返乡倡议书_就地过年倡议书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1就地过年倡议书一
近期,全国几个地区出现了散发的新冠疫情本土确诊病例,病例的分散性、人口聚集流动性以及新冠病毒的变异性给疫情防控工作增添了难度和压力。即将到来的春运这一特殊时期,大批大学生和城市务工人员返乡形成的人口流动频繁,加剧了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性,给新冠病毒的传播提供了途径。在国家卫健委的呼吁下,二十多个省份地区鼓励“就地过年”,引导务工人员春节期间留在工作地过年。
宣传鼓励“留下来”,稳心稳岗过新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父母思念远在他乡的儿女,儿女也挂念千里之外的爹娘,亲情是中华儿女几千年都割舍不掉的情感。让进城务工人员“留下来”,首先要让心留下来。各级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引导务工人员“就地过年”,提高防护意识,对政府的防疫工作多配合一点,对“就地过年”的倡议多理解一点。各级政府积极宣传“就地过年”的重要意义,并出台更多“留人稳岗”有效措施,发放“留岗”补贴、“就地过年”消费补贴、异地务工人员租房补贴、落实企业春节生产加班三倍工资的发放,落实企业合理安排生产、休假。
严守安全“防护线”,安心就地过好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国疫情面临着国内国外两道防疫关卡的严峻形势,目前减少我国国内人员流动、加强归国人员实施严格疫情管控,坚持“内防反弹”和“外防输入”两手抓,严防死守,给全国人民筑牢“防护线”。各级政府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的弦,保持谨小慎微的防控意识,持续对重点人群的检测跟踪,对返乡人员实施网格化管理,落实返乡人员持核酸阴性检测证明出行,坚持“14+7”居家检测措施。各级政府对企业“留人稳岗”做好监督指导工作,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意识,落实好企业生产、办公、居住场所消毒杀菌工作,保障好“就地过年”人员的生活物资充足。
网络团聚“思乡情”,暖心相连过欢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进城务工人员为了家人可以过上更富裕的生活奔赴离家千里的大城市独自拼搏,每当华灯初上总是止不住对家的向往和对亲人的思念。各级政府不但要让“就地过年”人员在物质上得到保障,还要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各级政府要对“就地过年”人员多一些关怀,深入企业给留在生产第一线的务工人员带去慰问、送去温暖,同时也要积极关爱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组织开展帮留守老人“除旧尘,焕新颜”清洁打扫活动、给留守儿童送新衣、送年货,鼓励全国人民实行“网络团年饭”“网络拜新年”,“千里亲情一网牵”,让每一个小家都过上温暖有爱的新年。
“就地过年”是对自己生命健康的尊重,是对家人生命安全的守护,是对国家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既要高度重视疫情防控,也要照顾人民欢度新年,既要多一分警惕,也要多一分年味,安全防护不能丢,传统风俗也不能丢。
2021就地过年倡议书二
近期,全国各地相继出现新冠疫情本土确诊病例,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29个省份发出“就地过年”倡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7部门印发在全国开展“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的通知,鼓励引导农民工等务工人员春节期间安心留在就业地。
每逢佳节倍思亲,时至春节情更浓。春节回家过年,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风俗,是难以割舍的浓烈情怀。年关将至,但目前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寒冷的天气、临近春节的人员频繁流动,迫使疫情防控之弦不得不绷紧崩实。“回家过年”还是“就地过年”成为摆在异乡人面前的一道必选题,更是给政府的一道节前“加试题”。“就地过年”不是简单发发倡议就行了,各地各级要做好“就地过年”的稳心、安心、暖心工作,给异乡人来一份“年味套餐”,过一个安全、祥和、温暖的春节。
宣传引导“出实招”,让大家稳心留下来。各级政府要当好疫情的“预报员”,利用好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及时准确地做好疫情信息公开,对疫情态势进行科学研判,梳理风险点,掌握风险动态,做好科学引导工作,提高群众对疫情防控的重视程度,解开群众“返乡心结”,认识到“就地过年”的必要性。出台各项服务保障政策,发放给企业就业补贴、给外地员工“留岗红包”、为租户减租、减免门票等“过年大礼包”,用“真金白银”鼓励和支持外地务工人员“就地过年”。企业要以岗留工、以薪留人,发放“过年礼包”,合理安排生产、错峰放假调休,适当提高补贴标准,落实好工资、休假等待遇保障,留住员工“就地过年”。
守住防疫“安全线”,让大家安心过新年。面对目前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和春节期间的反弹风险,各级政府要持续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不放松,坚持防控意识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完善统筹协调、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应急响应、力量物资配备等机制,构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织密疫情防控网,对返乡人员进行网格化管理,县、乡镇、村(社区)、网格四级联动,细化明确疫情防控责任分工,确保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能责任到人,落到实处。坚持底线思维,坚持“外防输入”与“内防反弹”两手抓,做好常态监测,严防死守、持续用力,紧盯重点场所、重点机构、重点人群,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当好“年味服务员”,让大家暖心过好年。各级政府要未雨绸缪,深入调研、提前研判“就地过年”带来的需求和消费高峰,保障节日里的各方面需求,确保群众的“菜篮子”和“米袋子”稳价供应,水、电、网等基本生活所需要有所保障,医疗、购物、交通等基础生活保障稳步运行。筹备好节日的“精神食粮”,组织多种形式的“送温暖”和集体过年活动,如组织协商、慰问职工、开展线上才艺比拼等形式,丰富不返乡职工的春节假期。深入开展慰问走访,关注重点人群的过年情况,积极关照在家乡过年的留守老人与儿童,通过开展送年货、年夜饭等活动,做好安抚工作,让他们在没有更多亲人陪伴的情况下也能过个好年。各级公共服务机构“不断线”“不打烊”,让“一网通办”“一网统管”运转得更快捷畅通,及时协商调解劳动纠纷、工资纠纷,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2021就地过年倡议书三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巩固来之不易的新冠疫情防控成果,人社部等七部门印发通知,于1月21日至3月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鼓励引导农民工等务工人员留在就业地安心过年,为重点企业和其他春节期间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提供用工保障,组织农村劳动力春节后有序外出务工,确保员工健康安全、企业生产有序、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面对“回家过年”还是“就地过年”的选择题,各级党委政府应转变角色定位,从被选择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在安置留守人员方面担起主体责任,考虑实际困难,关心基本需求,用以人为本的核心思路,让外地务工人员从内心深处“能留、肯留、想留”,扎实做好“就地过年”的服务工作。
坚持以“薪”留人,完善制度保障,让务工人员“能留”。外地务工人员返乡除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乡之情,还有因为工程结束、团队撤离等原因而导致“身无立锥之地”的“不能留”情景。因此,完善制度保障,做好外地务工人员的基本保障至关重要。要主动搭建沟通渠道,深入基层了解外地人员的实际诉求和实际困难。同时,要根据反馈问题,持续完善“就地过年”的配套制度,压实用人单位的主体责任,为外地人员提供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便利,为“能留”提供基础条件,比如,江苏省涟水县对省外员工留下过节,县财政将按500元/人发放一次性补贴,让外地务工人员感受到触手可及的实惠。
坚持以“情”留人,提升服务质量,让务工人员“肯留”。各级党委政府既是外来人员“就地过年”的倡导者,必须全面提升服务质量,让外地务工人员毫不犹豫地“肯留”。要主动表彰坚守岗位的先进个人,让外地员工有荣誉感和归属感,鼓励他们为本地发展继续贡献力量。要引导企业探索春节职工活动,为“就地过年”员工准备“弹性休假”“免费当地游”“公司春晚”等各类福利和文娱活动,让外地务工人员在外工作之余能够体验同样的春节和不一样的“年味”,让他们度过一个意义非凡又干货满满的新年。
坚持以“心”留人,积极宣传教育,让务工人员“想留”。制度落实离不开群众支持,群众支持离不开宣传教育。外地务工人员就地过年,离不开内心细致的宣传教育,要让群众知道政策,避免“口惠而实不至”的尴尬,让外地务工人员从内心深处“想留”。要活用宣传标语,通过简单实际的语言,将复杂的政策化为简单的俗语,持续推进宣传的深度和广度。例如贵州省遵义市在各大厂区张贴“与其返乡隔离十四天,不如留遵多赚四五千!”“回家是冒险,钱包还会扁!”等暖心标语,将留住政策和返乡风险等信息说到了外地务工人员的心坎里,吸引了众多外地职工报名留厂。
2021就地过年倡议书四
春节将近,多个省份陆续发出“春节期间非必要不返乡”的倡议,鼓励企事业单位安排职工弹性休假、就地过年,更是拿出了形式多样的“暖政”“实招”等“后续服务”来“留人”“留心”,使“就地过年”成为了热词。
诚意满满,拿出“心安之处即故乡”的“安心”举措。“就地过年”是减少人员长距离流动和大规模聚集,筑牢疫情防控屏障的必要之举。为“留人”就地过年,不少地区拿出“真金白银”推出一揽子政策,发“留岗红包”“过年礼包”“新年红包”,“以薪留工”给现金补贴,派电子消费券、旅游券等大招频出,各显神通。积极关心关照在家乡过年的留守老人与儿童,发爱心大礼包、寄送当地特产等,细致入微做好安抚工作,以人性化的举措,更贴心的配套服务和人文关怀保障,让在外家庭成员“留得放心”“留得安心”。
创意十足,营造“天涯若比邻”的“暖心”氛围。春节文化和情感根脉,使回家过年成为每个中国人心中抹不去的情结,“乡愁”如何安放,是对“就地过年”“后续服务”的考验。不少地方和企业提供适合的、富有家乡特色的“年”味活动,以传统文艺表演、才艺比拼等形式的“精神食粮”,为那些“外来者”带来家乡的年味,体验到“家在远方,情在身旁”,用家的温暖吹散“异乡人”的乡愁。积极提供“网络拜年”支持,与天涯海角的亲人们“线上拜年、见屏如面”,实现“线上团圆”,纾解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乐享“云端”春节文化。
顺势应时,夯实“从此他乡是故乡”的“稳心”保障。对于一座城市的异乡人来说,是以客人的身份就地过年,还是以家人、主人的身份过年,是考验一个城市是否真正能够安稳人心的关键。长期留住“打工人”,需要的不仅是“红包”,更是城市的“包容度”。而当前因疫情而倡议就地过年的偶然,或许能够成为很多城市展现未来吸引力的一个窗口,进一步落实降低落户门槛、均衡公共服务等政策,也许以今年这个春节为起点,一些城市就开始成为那些“候鸟”真正的家。
2021就地过年倡议书五
时下,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已进入公示村(社区)党(总)支部委员会成员候选人预备人选和提名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初步候选人阶段,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进行。各地区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换届选举工作,全力奏响防控管控、督促指导、就地过节“三部曲”,为村“两委”换届安全平稳有序进行保驾护航。
保持防控状态,顶住管控压力。各地区要充分认识疫情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制定换届选举疫情防控预案,健全疫情防控措施,层层压紧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确保疫情管控“五张网”不留死角、不留漏洞。优化选举投票方式,在村(居)民委员会投票选举,通过“中心会场+流动票箱”模式开展,确保疫情防控和投票选举“两不误”。
加强督促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各地区要统筹疫情防控和换届选举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压实县乡两级指导组责任,按照工作方案和日程安排,严格程序,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全程指导,建立一周一报制度,每周汇报到点督导情况。对拟退下来的村支书进行谈话,引导其支持后续换届工作,特别是在实现“一肩挑”中发挥重要引导作用。妥善安排原任“一肩挑”的人员的岗位,比较优秀的适当推荐为下一届村委会副主任、委员等岗位发挥传帮带作用。对提前进入党组织候选人预备人选的人员进一步压担子、交任务,提前进入角色。
倡导就地过年,筑牢人民防线。当前国内出现多点零星散发病例甚至局部聚集性疫情,各地区正发出“春节期间非必要不返乡”的倡议“最强音”,鼓励企事业单位安排职工弹性休假、就地过年。通过建立党员结对联户、信息网格、舆情速报等机制,快速准确掌握辖区国内疫情、村情、民情、选情。各地区要用心用情做好各项保障和后续工作,筑牢人民生命安全防线,最大限度提升“就地过节”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