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保护环境的精选5篇倡议书
“爱我家园,保护环境,争做文明市民”,需要你我他的关心、支持与参与。下面是关于保护环境的倡议书的内容,欢迎阅读!
1_保护环境的倡议书
亲爱的市民朋友: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自1972年起,将每年的6月5日确定为世界环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今年的世界主题是——“思前,食后,厉行节约(THINK.EAT.SE)”,旨在倡导反对粮食浪费,减少耗粮足迹和碳排放,使人们意识到粮食消耗方式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作为“全国首个生态县”、“联合国最佳人居奖”获得县的公民,应当树立节约粮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而努力。在第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我们向全县市民朋友倡议:
一、珍惜粮食,适量定餐,避免剩餐,减少浪费。
二、抵制奢靡,细微着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三、不搞攀比,节约为荣,适量点餐,浪费可耻。
四、饮食均衡,拒绝偏食,营养均衡,拒绝挑食。
五、浪费行为,勇敢制止,减少浪费,节约资源。
六、节约粮食,从我做起,节粮宣传,广泛发动。
七、节粮减排,保护环境,厉行节俭,永续发展。
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品质,节约更是一种责任,让我们用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节约粮食、节能降耗的活动中来,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安吉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同呼吸 共奋斗”,旨在释放和传递建设美丽中国人人共享、人人有责的信息,倡导在一片蓝天下生活、呼吸的每一个公民都应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切实履行好呵护环境的责任,自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激发全社会持久的环保热情,为改善空气质量、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而奋斗。
我县自确立“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以来,以“中国美丽乡村”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主载体,探索出了既有地方特色,又具现代特征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全县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要守住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则是全体市民的共同责任,需要共同努力。在第42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我们向全县市民朋友倡议:
衣:天凉增衣热减衣,少用空调降能耗。
手洗衣物节水电,环保面料更适宜。
食:蔬菜禽肉本地购,减少运输及流通。
少油少盐少加工,饮食健康利身心。
住:随手关灯关电源,合理利用太阳能。
节能节电和节水,生活习惯要养成。
用:拒绝一次性用品,提倡无纸化办公。
垃圾固废分类投,循环利用作用大。
行:提倡步行多骑车,公共交通更环保。
减少私家车使用,降低排放护环境。
保护环境,我们任重道远,从点滴小事做起,凝聚每一份心,为了美好的明天,让每一位市民都成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携手共建富裕、美丽、幸福安吉!
2_保护环境的倡议书
各位村民朋友:
汉回村是我们共同生活、居住的家园,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需要靠大家共同维护。为进一步建设“道路畅通、池水清澈、宅旁绿化、房屋整洁”的美好家园,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促进村域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我们倡议:
一、要保持道路干净、整洁。不在村内道路周边及公共场所乱扔、乱倒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乱堆乱放杂物,自觉爱护道路的整洁卫生,维护村庄环境,切实有效降低和减少病害传播,确保居民身体健康。做到生活垃圾分类后再倒入垃圾池,对病死禽畜严格进行深埋,煤灰、菜叶采取再利用、建筑垃圾自觉进行填埋等方式进行处理。
二、要保持房前屋后清洁整齐。对房前屋后的沟渠及卫生死角定期进行清理,自觉搞好“门前三包”(包环境卫生、包无乱堆乱放、包绿化),做到垃圾入桶(池)、家禽家畜围栏圈养,净化、美化环境,杜绝垃圾二次污染。
三、要增强卫生争优意识。各家庭住户间卫生环境要相互进行对比,争当卫生先进,共同激励后进,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村委也将组织专家、干部及村民委员会小组成员专题成立卫生督查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村内公共场所、各组卫生责任区域及村民房前屋后进行交叉卫生评比。
四、要敢于制止并举报各种破坏卫生环境的行为。各党员干部及广大村民群众要积极参与到维护汉回村村居环境的实际行动中来,对各种随意丢弃、倾倒垃圾、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和卫生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及时进行制止、举报,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
村民朋友们,环境整治靠大家。广大群众是环境整治的直接受益者,也是建设主体。汉回村环境的维护和保持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大家要以构建和谐家园为己任,自觉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我们坚信,只要通过大家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和谐稳定的新汉回村,一定会展现在大家面前!
3_保护环境的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当你在这美丽的校园中学习,为我们美好的未来而努力时,相信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渴望有一个干净的校园,渴望健康的生命,渴望绿色,渴望我们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学校是育人的场所,环境教育是提高我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之一,建立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校园,这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我们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为了增强大家的环境保护意识,让校园、班级环境更加整洁靓丽,有利于创建绿色和谐的校园环境,我们“校园环境志愿者”活动小组恳切地向师生们提出如下倡议:
1、树立绿色文明观念,自觉关心环境状况,把个人环保行为视为个人文明修养的组成部分。
2、不乱扔垃圾,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不随意采摘校园的一草一木,爱护公共绿地。
3、爱护仪器、设备和公物,使设备始终保持完好状态,尽力减少损坏维修。
4、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减少水污染;节约用电,做到人走灯灭,光线充足时不要开灯,避免“白昼灯”、“长明灯的情况发生,微机室电脑用后及时关机
5、 节约用纸,尽量少用餐巾纸,草稿纸等尽量两面用。
6、 生活节俭,不随意浪费粮食,不剩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7、 尽量少用塑料袋,尽量少用一次性的纸杯、塑料杯。
8、 从我做起,号召全校同学树立环境意识,为创建绿色和谐校园出自己的一份力。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中华民族历来倡导节约,父母老师也再三强调环境的保护,让我们义不容辞地承担各自的使命,树立环境意识,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为共建环境友好型的和谐校园而努力!
4_保护环境的倡议书
环境是我们人类及自然界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爱护地球、维护生态、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家的参与和配合,需要你我他的共同努力。因此,我提出倡议:
一、大力宣传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广大公众的环保意识,结合与环境有关的纪念日,在社区及公共场所宣传环保,参与社区的环保实践和监督。
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提倡绿色生活,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回收资源,绿色消费,支持环保。
三、积极、认真搞好居住社区、公共场所的绿化、美化、净化,清除或有效控制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染,对环境少一份破坏,多一份关爱,共建绿色家园。
四、全面提高环境与发展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道德风尚。负起环保责任,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五、认真贯彻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为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做出实质性的贡献;积极从事和广泛参与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工作。
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已知的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舱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面对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实,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明白:保护环境、拯救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责任。
新的世纪,我们渴望干净的地球,渴望健康的生命,渴望环保的家园,渴望绿色、健康、卫生的社区遍地开花……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创造。让我们这群新世纪的见证者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各自的使命,共创绿色环保、健康卫生的新社会。我们相信,总有那么一天,绿色环保社区将会在全国的每一个角落闪烁醉人的星光!
保护环境的倡议书五
我们都渴望干净的地球,渴望健康的生命,渴望环保的家园,渴望绿色、健康、卫生的生活环境……为了我们共同的生存、生活环境,我们倡议大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生态环境,共创绿色环保、健康卫生的和谐社会,从我做起,做一个文明环保的人。
地球只有一个,她的生命是脆弱的,我们不能因为眼前的发展和获得微小利益,就以肆虐的行为、无“度”的获取,使她本已脆弱的躯体更加脆弱!
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当前,我市正在深入开展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大西安全城联动”为主题的学雷锋志愿活动,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一起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传递正能量,奉献爱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支持环保,绿色消费,低碳生活,节约资源,减少浪费。
我们的倡议口号是:“绿色环保,举手之劳:从我做起,从小做起”。
我们倡议:
努力学习环保科技知识,主动增强环保意识。
倡导文明行为,不随地吐痰,不乱扔赃物,不践踏草坪,不随意摘花折草,保护绿色生命。在大自然中游玩,除了美好记忆,什么也不要留下。
保护生物,使生物与人类共存,使万物与环境和谐相处。不可随意引进外来物种,不可随处放生生物,以免破坏生态平衡。
节约用电,随手关灯、关空调、关电脑。使用节能用具,电器不要待机,下班时拔掉已不需要使用的饮水机电源插头。
低碳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开车时,较长等待时关掉引擎,不要原地热车,不要急刹车。电器、车辆随用随检,保持良好性能,减少能源消耗和废气污染。
减少污染,不要将未经处理的污水随意排放到河流、湖泊、海洋中。使用无磷洗衣粉,不要将洗衣等生活废水排入阳台雨水管道。
节约资源,随手关水龙头。复印纸张双面使用,能用一张不用两张。少用一次性用品(如:碗筷、衣物等)。水、纸张、塑料袋等尽可能多次重复利用。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了自己,为了子孙后代,为了全人类能永远拥有美好的家园,让我们大家积极响应倡议,为绿色环保“尽一份责,出一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