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后进生转化案例
真正的案例描述不是记录流水账,而只是对于非常典型的代表性的情景进行勾画。也就是说,案例是人们特别关注的焦点处的陈述。当然要具体简洁交代其焦点产生的背景条件和原委。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中小学后进生转化案例,希望大家喜欢!
中小学后进生转化案例1
陈ⅹⅹ,初一(2)班学生,在小学时学习成极差。入初中后,平时表现,不愿多说话,有时有点眉苦脸,其他方面的表现也是平平。
有一天,放学后,我作为班主任,去班级转了一圈,有学生反映,有的学生不愿做值日生,逃回家了,而陈ⅹⅹ虽不是值日生,却主动帮同学做值日(扫地),第二天晨会我严厉批评了逃做值日的学生,特别表扬了陈ⅹⅹ。从此,我发现陈ⅹⅹ,关心集体,有时上课能积极举手发言了,平时作业都能按时完成,并且书写清楚。期中考试,总分256分,虽然还差,但有进步,发展趋势良好,我也及时进行了表扬。
期中考试过后,陈ⅹⅹ各方面的表现都有长进,有的方面说得上是出类拔萃了。上课发言,举手非常积极。
在语文课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次数可以排在前五位之列,提问、解答的质量也不差,反映了陈ⅹⅹ肯动脑筋,有自信心,这是一位学生上进的宝贵动力。元旦歌唱比赛,陈ⅹⅹ主动报名,在家勤奋练习,在比赛中镇定自若,充满自信,歌唱优美,获校二等奖,并获校十佳歌手称号。这再一次给了她信心、动力,上课发言更积极了,平时表现算是个“阳光灿烂”的孩子。
期末考试成绩354分,在班级中达到一般水平,这个“一般”对她来说是不一般的,算得上是进步神速。获得班级进步奖。发展趋势说得上是优秀了。
从陈ⅹⅹ的巨大转变中,可以总结以下几下:
1、教师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呵护。
2、不能歧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给他们以信心。
3、给学生以特长展示的机会,这是学生上进的宝贵动力。
中小学后进生转化案例2
前年初二分班时,陈某同学分到了我的班级初二(2)班。初一的任课老师告诉我,他“不守纪律、好动,没有三分钟的耐心。常出一些鬼点子,而且许多学生都听他的。反正,他是一粒老鼠屎。” 当时,我正在考虑如何“对付”这些学生,尤其是这粒“老鼠屎”。因为其“好动,且有许多同学都听他的。”那我就顺水推舟,让他动个够,我当时就决定让他当体育委员。
当天傍晚,陈某同学兴冲冲地赶到学校,在校门口碰到了我。他叫我郭老师,告诉我他叫陈某,原初一(4)班的学生。他说我虽然不认识他,但他认识我,许多同学都希望能分到您的班去。他问我他是不是分在我的班里。我说是的,“我非常欢迎你到初二(2)班来。”并对他说,“我决定让你担任体育委员,相信你一定能当好。”他搔了搔后脑勺,说:“好,那就让我试试。不过,在领导眼里,我的影响很不好。”我说,“没关系,这是以前的事,而且我都不知道。”接着,他说:“郭老师,让您忙,再见,”说完,我看他高高兴兴地离开了学校。
在随后的一年里,我的这一着很奏效,虽然他在体育方面并没有特长,但体育委员工作干得非常出色。每天课间操,都认真整队,带领全班认真做操,全校只有我们班这样做。开运动会时,他更积极,组织设计班旗,做小旗,组织全体学生签名,也不知道七、八双钉鞋是哪儿弄来的。学校举行元旦文艺会演时,他也积极配合文艺委员,忙前忙后,组织学生排练,设布景,给我出点子。结果,元旦文艺会演获得了二等奖。所有这些,都是“有许多学生都听他的”之结果,说明我发挥了他的组织才能。
【案例分析】
陈某同学,在常人看来,是个不安稳的学生,不是个好学生。但我认为,他的思想并不坏,他热爱同学关心集体,人也挺机灵的,只不过有一点好动和出轨而已。如果说教育是一门艺术的话,那么我对陈某同学的教育是根雕艺术。我顺水推舟,因势利导,既让他动个够,满足了他好动的个性,同时让他的好动为班集体服务。他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中,增加了自信和自立,使其在各方面都有长进,也改变了他原来在老师中的不利印象。
中小学后进生转化案例3
一、案例说
丁萌,我班一女生。成绩极差,中等智商,性格内向,胆小、多疑、自卑、不爱动。该生在校极少与人交往,害怕在众人前说话,有见人就回避的行为表现。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活动;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胆小、多疑,总感觉同学总在说自己坏话,以至于无法专心听课,甚至晚上无法入睡,成绩一落千丈。害怕上学,做事拖拖拉拉,常迟到。从小就胆小,独来独往,人际关联欠佳。群众活动很少参加。放学回家后,钻进房间,看电视、看书,再也不出门。
二、案例分析
小时候,父母离异,爸爸上班,也没有时刻管她,常与奶奶在一齐,,与人交往较少;在上学阶段,由于学业跟不上,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耻笑,埋下了心理阴影;整天只能一人独自在家,缺乏父母的关心,父母没有更多的时刻带她到公共场所,参加群众活动,缺少锻炼,造成了性格孤僻,胆怯的心理,造成此刻与人交往有严重的障碍。父亲对孩子胆小、自卑、不合群的性格深恶痛绝,常以骂或讽刺方式刺激孩子,教育方式较粗暴,进一步加重了孩子的自卑胆怯的心理。
三、辅导方法
1、主动接近丁萌与其交谈,发奋地与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联。
加强个别会谈:常与她个别面谈或电话交谈,时刻地点不限,及时全面地了解其心理状况,以及她的思想动向和心理需求。
2、与家长沟通与协调。
①透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了解丁萌的家庭状况及其在家的表现。②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明白,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自卑胆怯的心理加重。要求家庭多给丁萌温暖,多沟通交流,共同做好转化工作。③指导家庭对策。(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忙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刻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尽量抽时刻带孩子参加社会上各种娱乐活动,让她得到锻炼等。)
3.与家长沟通思想,与其父亲达成共识,认识其交往障碍的严重后果,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①鼓励多与人交谈:做到有话就说,有事就谈。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多与老师交谈,说出自己的心理话,与她制定出改变胆怯的心理计划。②引导交友:说班上性格随和、待人真诚、乐于助人的同学和她交朋友,让她们互相交谈,成为好朋友。③创造良好的环境。指导丁萌与同学交往的技巧,并安排丁萌参加群众活动,担任必须的主角,加深与同学们的友谊。④参加校本选修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有意识地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勇敢地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
4.挖掘其闪光点,帮其树立自信心。
充分发挥其爱好语文、爱想的优势给予鼓励,表扬其语言表达潜质强,古文翻译棒等,重建其自信心。
5.加强关键时期的心理辅导。
如该生在考试前后情绪容易波动(多疑,焦虑,失眠等),要及时进行疏导。推荐该生及其家长求助心理专家,帮忙丁萌更快地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
6.透过科任教师加强对丁萌的关注度,使其时刻感觉到学校的温暖。
四、辅导效果
透过辅导,丁萌在班上交上了几个要好的朋友,有人分享她的快乐与烦恼,她不再感觉那么孤独了;情绪波动时能主动打电话找我倾诉,听我疏导;能正确认识到自己心理障碍,想利用暑假求助心理专家,更快地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学习上也有了进步,数学第一单元考试居然及格了。坚信不久的将来她能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大方,学会只琢磨事,别琢磨人。
总之,一个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行为的构成、学习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教师平时的关心和呵护,而对后进生的转化,更应倾注教师不懈的发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这天,我们更应更新观念,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发奋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坚信只要用了心思,注意各个学生的特点,用最恰当的方法,就能够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做到最好。
中小学后进生转化案例4
我班有一个学生叫邱__,说起这个学生没有人不摇头的。举个例子吧,有一次我发现值日生忘记关窗了,我正好碰到他,就让他帮忙把窗关一下。他的回答出人意料,他说:老师,我要回家了,你自己去关一下得了。”我说,“就分把钟的事,不会耽误你多少时间的。”哪知道他一边说:“会耽误的,老师。”一边背着书包飞也似的逃走了。后来我一查发现这天他就是值日生。想想吧,这样不受管束的学生,真让人拿他没有办法。
人天生就有一种惰性,如果放任自流,这种惰性会越来越严重,到最后不管谁的劝告都听不进去。针对这种可能性,我对邱玉明同学采取常谈话,多聊天,多叮咛,且亲自督促的办法,经常在他左右督促。只要让他做事情,就一定要让他做好,如果没完成好就一直督促到他完成、做好才摆休。久而久之,我让他做事情,他再也不敢偷懒了,而且慢慢地他在做事中找到了一丝乐趣,变得勤快起来了,不管什么事情,只要他力所能及的,都抢着做。大家都说邱__同学变了,变得勤快和乐于助人了。期末时,经过大家一致同意,邱__同学光荣地被评为“劳动积极分子”。拿到了他上学以来的第一张奖状。
邱__同学比较喜欢唱歌,在元旦汇演之前,他就积极报名,而且勤练苦唱,回家顶着压力对着电视机练声、对调,表现出少有的勤快。最后也取得了满意的成绩,拿到了他的第二张奖状。
邱__同学还有一个坏习惯,就是放学回家经常不带书包,很潇洒的样子。我知道这一情况后,每天都在校门口等他,一见他不拿书包就让他回教室拿。一回、二回、三回,慢慢地他就变得象样些了,每天都背着书包回家,回家作业也能做一点了。不管他的成绩如何,总之他已经变得有学生样了。
由于我经常与他谈心,两人的关系也变得比较随和了,他经常谈一些班级中的情况,这些情况作为老师一般是很难了解到的,使我及时掌握了班级的思想动态,从而对症下药,有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
中小学后进生转化案例5
初入教师队伍不久的我就面临了一个恶作剧。一个调皮的孩子在我上初三上课的第一天就送给我一个“惊喜”的礼物:当我上课写字拿粉笔盒时,所有粉笔从盒底“泄露”出来,掉了满地都是。显然是有人故意恶作剧,从其他学生的反应中,一切的嫌疑集中在王某同学身上。为了继续上课我平静了一下情绪说“粉笔想展示一下有点迫不及待了。”拿起一支开始上课了。课后我找到了他,期限他有些吃惊,也不承认是他做的,谈话进入了僵局。一个念头突然在我脑中闪过“和他谈谈对此事的看法,评论一下那位恶作剧的学生”对!就这么办。谈话中他的愧疚感慢慢显露出来了,可我并没有直接点破,直到他承认了他的错误行为。我对他自我反省及对事件的认识表示了认同,而且赞扬了他肯承认错误的勇气。从那至今,他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并且从平时课堂反应来看,他不再对老师有敌对态度,学习态度也认真了许多,经过自己一次一次的努力和我对他的鼓励,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取得了有史以来最令人满意的成绩。在第一次回家作业本上,我毫不吝啬地了他“老师为你骄傲!”的评语。
其实,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正是这缘故,人们对幼辈寄予的期望往往高得近乎苛刻。正如眼睛容不下丁点沙尘那样,也不允许尚未成熟的孩子有半点的瑕疵,而一旦出现小毛病便如临大敌。雨果曾说过“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尘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错误的。”对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来说,言行失当或者做恶作剧自娱,都是不足为奇的,我们大可不必过于紧张而着急去纠正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自恶意,就不应该惩罚他。”其实,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有错,内心都会有赎罪的渴望,这是一种心理需要,假如别人不加追究,负罪感往往令其不安和愧疚。为了摆脱这一折磨以取得心理上的平衡,往往会主动认错或者求助于人,情愿承担责任。此时,倘若能充分理解其感受,相信他认错并改错的决心,满足其愿望,他是会乐于接受惩罚的,即使不予惩戒也同样能够达到改过匡正的目的。所以小孩犯了错误恰恰是进行教育的良机,而且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收益终身。
一个认识和改正了错误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希望得到成人明确的认同和诚挚的赞许。不管施以处罚还是待其自省,在他们改正了错误或取得了进步时,我们都需要给予激励,因为成人积极的态度常常是少儿成长和进步不可缺少的助推器。看到犯错的学生取得了一点进步,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也要像对待好孩子一样,给予多一点的鼓励。
中小学后进生转化案例相关文章:
★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
★ 初中典型教育案例
★ 教师成功教育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