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水浒传读后感800字2021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大家读完《水浒传》都有哪些感受呢?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四大名著水浒传读后感800字2021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四大名著水浒传读后感800字1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所写。本文讲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将鲁智深、李逵、武松、林冲、阮小七等一批英雄人物写得更加有声有色,突出了他们的英雄气概。
绿林好汉们为百姓们打抱不平,贪官与恶霸们欺凌弱小,仗势欺人。当然,世上还是好人多,绿林好汉们不断壮大队伍,最终将贪官恶霸成功大败。我最喜欢的人是鲁达。
最让我敬佩的就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故事了。这篇讲述了“九纹龙”史进在离开少华山后,到了渭州。他走进一家茶坊歇脚,不久后便遇到了鲁达(鲁达也是一个及义勇为,打抱不平的好汉子)。两人又遇到了史进以前的师傅李忠。三人便坐下来喝酒。不一会,他们便听到了一个老头和一女的哭声。鲁达过去问他们事情的经过。原来有个叫‘镇关西’的郑大官人看上了小女子,强行娶了小女子为妻,却又被他家大娘子赶了出来,还要三千贯钱。鲁达听后,气不打一处,问了老头那人在哪里,原来在桥下卖肉。鲁达立马动手去找他,找到后,又利用卖肉的借口戏弄了他,接着抡起拳头就是一顿。事后,又给了父女俩一点钱,让他们快点走。不久后,鲁达便被官府通缉了。
梁山好汉聚集在梁山是因为贪官腐败,民众也仗势欺人。他们只是想过上平静的生活,他们与朝廷的对抗深刻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黑暗和腐败。?水浒传?使我更深入地认识了当时社会老百姓生活的艰巨与压力,官府的腐败无能。
我非常欣赏鲁达的机智和勇武。他的聪明才智不禁令人大呼痛快!所以说鲁达是我在《水浒传》中最喜欢的人物了。
《水浒传》精髓的基础上语言更加生动,通俗易懂,文字也更加简练,阅读起来也更富有节奏感。你能从这本书里听到梁山伯好汉的振臂呐喊。在此过程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受到书中美好的情感,精深的知识和熏陶……所以,在《水浒传》的故事里,尽情阅读起来吧!
四大名著水浒传读后感800字2
合上书,看着在灯光下褶褶生辉的三个大字——水浒传。心底轻叹一声,为一百零八位好汉的命运而唏嘘不已。不禁想要问一句:“英雄?何许人也?”
《水浒传》这一部文学巨著,讲述了北宋时期一段浩浩荡荡的绿林往事,书中的英雄们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书中浓厚的生活气息令人有真真切切的感触,那一百零八位,或许有很多不同,但他们的友情。是人生难得的君子之交。
我在这些人身上看到了什么呢?我横竖睡不着,翻来覆去的看,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篇都是两个字,忠义!是的,在《江州城劫法场》这一文中就体现的淋漓尽致:宋江和戴宗即将被知府蔡九开刀问斩,而早在第三十八回,吴用突然发现自己伪造蔡京给儿子的回信中,因为误用了讳字图书,而可能导致梁山好汉半路上准备营救宋江的计划已经败露时,便已经紧急着手准备集体去劫法场了。这前后足有六天的时间,这使得他们得以事先为这次劫法场行动精心做好各种准备行动,因此最终取得了营救行动的胜利,成功的在法场上救出了宋江和戴宗。
说到劫法场,就不得不提到书中还有《大名府劫法场》一文,石秀在突然得知卢俊义当天就将被官府斩杀的消息后,事发突然,导致石秀根本来不及通知大批梁山好汉前来协助自己。这是他匆忙之间采取的个人营救行动。
这是一场结局注定的悲剧。
单打独斗的石秀终究寡不敌众,这次劫法场行动终究宣告失败,自己也搭了进去。在这次描写里,作者惜字如金,仅仅四百多字,显得十分简明扼要。这一回的文字处理,有效的避免了与“江州城劫法场”的文字描写出现重复臃肿现象,做到了同中有异,犯中求避。
这是一个“义”字。是我个人认为全文最直接的体现,以身犯险,为什么?为了救朋友一条命!在精于算计的当下,这种举动少不得被嘲笑,但又何妨?问心无愧,顺心而为,怎一个“豪爽”了得!
而这一百多位好汉,下场却不怎么好。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剿灭叛党,却惨遭奸人谋害。这一生大起大落,宛若无根浮萍,难得最后不用再被统治者喊打喊杀,却惨遭当道的奸臣谋害。
英雄们戏剧化的一生,却是顶天立地的作为!
我突然觉得,他们若是知道后人称他们为英雄,或许会展颜一笑,摆摆手:“当不得当不得。比起英雄,我们还是喜欢好汉这个叫法!”又或许,是我浅薄了,他们的心,我怎么能轻易揣摩透呢。
四大名著水浒传读后感800字3
《水浒传》是一部长篇小说,作者为师徒二人:施耐庵、罗贯中。此书主要讲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等一百单八好汉替天行道的故事。
本书开头并没有写到千军万马沙场点将的壮观场面,而是把高俅发迹的一段事儿作为全书的引子,因为高俅的发迹正是照射了北宋末年官场的腐败。明末清初白话文先驱金圣叹先生曾评价这一高明写法: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单八人,则是乱自下作也;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水浒传》作者确实是用心在构作。高俅出场后,才有王进因高俅迫害而夜走延安府,林冲也是因为高俅诬陷发配沧州……从而明确了梁山好汉起义的政治背景。
当然许多文学作品的创造不仅要历史的写照还需要创造感人的艺术形象。在《水浒传》的情节构成里,作者集纳和吸收了民间传说中的水浒英雄的传奇故事来创造梁山好汉主要人物精彩的性格。如:前十六回林冲、杨志,鲁智深落草,后武松十回,石秀十回……都是最精彩的部分。这些人物由于不同的社会身份才表现出迥然不同的独特个性,丰富着每一个艺术个体的生命。
书中有众多语言描写也是个性鲜明而独特,比如在写武松时,沿用武松原话:“从来只要打天下这等不明道理的人,我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便死也不怕”……,渗透了武松骨子里的力、勇、智、义的性格特点。
林冲以前的身份乃八十万禁军教头,社会地位不低。只因高俅的儿子林冲之妻,于是一连串的厄运降临,他才忍无可忍,手刃寇仇而雪夜逼上梁山。他是能忍辱的英雄。后来在朝廷招安中他反对招安,他劝说宋江:“朝廷中贵官来时,有多少装么,中间未必是好事”。言语中可见他深知朝廷烂事,对腐败的统治者早就不做幻想。
总括全书主要讲了两个字:“忠”“义”。梁山好汉的“义”不同于《三国演义》中刘关张的义气,刘关张桃园结义最初建立在“破黄巾,报国家”的基础上。后来也不是尽义于公尽义于民。而梁山好汉的“义”最初建立在“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基础上,正所谓“仗义疏财归水泊,报仇雪恨上梁山”,这种“义”不废于私不废于个人。
《水浒传》被称为封建时代中国农民起义的史诗是当之无愧的。它既让我们知道了“官逼民反的黑暗政府”又让我们知道了做人要“忠义双全”的为人守则。
四大名著水浒传读后感800字4
经过整整一个学期的坚持,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终于读完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我的心像大海的波涛一样,久久不能平静。
这本书主要讲了在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领的一百单八将梁山聚义,发誓要替天行道,做了许多好事:鲁提辖鲁达赤手空拳打死了镇关西,救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武松景阳冈打虎,为民除害;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发散不义之财……后来,宋江和梁山军马受到了朝廷的招安,被派去战方腊,一百单八将在战争中拼命杀敌,十已折八,好汉所剩无几。最后,宋徽宗因听信了奸臣的谗言,赐宋江毒酒,剩下的兄弟也因朝廷腐败,不得不自缢而死。
在梁山泊上,众人聚义之处名为“忠义堂”。“忠”和“义”许多人都能理解它的含义,但能做到的人又有多少呢?寥寥无几。在生活中,对上级、长辈、朋友忠心耿耿,从不背叛,从不违背自己内心的人就做到了“忠”。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他就能够做到“忠”。一个人如果连“小忠”都做不到,他又怎能精忠报国,为国争光,做到“大忠”呢?“义”也可以代表很多,如:正义,仁义,情义,道义,仗义,忠义……《水浒传》中的人物就能把“义”表现得淋漓尽致,如:石秀只身劫大名府法场,去救卢俊义;鲁智深火烧瓦罐寺,为被夺寺庙的老和尚出面;鲁达大闹桃花村,为了给桃花村的刘太公出头……他们这种“义”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
《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位位好汉结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是为了一个“义”字。他们为百姓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就为了一个“义”字。
以前,我对“义”的理解比较狭隘。记得有一次,我的朋友还没有做完作业,他的组长就快要来了。我拿出作业,对他说:“你抄我的吧!”当时我觉得自己很讲义气,可现在,我读完了《水浒传》之后,再转念一想:那是真正的“义”吗?那只不过是作弊罢了。直到那一刻,我才真正地理解了|义”。
梁山好汉都是忠义之士,虽然结局很遗憾,但他们在我心中都是不朽的英雄。
四大名著水浒传读后感800字5
同列四大名著,我们来看看《水浒传》与其他三著。
水浒三国,关键点:历史。取材的是历史,写的是历史,升华的还是历史。都有着强烈如羹汤、浑厚如黄河水的历史感年代感和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但不同的是三国的情感主旨是“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千古风流人物也无力与历史的潮流抗衡,往事越千年只能“都付笑谈中”。水浒更想表达“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底层人民在表面繁荣实则危机四伏的社会现状中不屈的呐喊和不彻底的反抗只能招致失败的思想。当然殊途同归,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他人是谁?历史。
水浒西游,关键点:磨难、体制。不一样的是,这两大名著在一个共同的主题上似乎持相对的意见。西游记最令人称道的九九八十一难的核心人物是三藏,他在《西游记》中是由磨难到磨难到安乐的。可是西游记的核心是悟空。悟空除了早年在花果山享过几十年福,其余时间都在受苦,取经过后生活安逸但天性泯灭,不复当年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水浒传》里好汉们清一色的“逼上梁山——短暂过几年理想生活——继续磨难直到大败亏输”。无论过程还是结局,两部名著都处在相反的相位——简直处在两个相反的维度。对于体制,他们保持了相同的看法:活在体制内,可以保命(妖怪,关胜朱仝等落草官)可以取命或是了无意义(宋江,孙悟空);超脱在体制外的享个太平清闲日子(武松,大唐百姓);脱离并对抗体制者毫无生还可能(方腊,六耳猕猴)。这或许是时代的原因,乱世的人深知随时可能飞来横祸,也深知离开体制而反抗不能活命。太平年间一切皆可太平,体制没必要对抗。
水浒与红楼,关键词:悲剧。鲜有不同,以小见大。都给封建社会敲响了预言的丧钟,读来痛彻心扉,不胜感慨悲戚。若用红楼梦的语言,这两部巨著的差异只是“形”,外在的;而内在的“质”别无二致。正是:顾影自怜人皆谤,当年钟鼎对高堂。对月徘徊辞成章,镜水茕孑字断肠。愁轻萦身挥不去,恨沉锥心浇枯黄。回首半生世无常,拔剑问天谁承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