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
有趣,幽默的格列佛把国王皇后当了胜仗。居然在一次火灾中,他用自己的尿把火给灭了,救了老国王。虽然这件事让皇后很生气,但善良的格列佛还是让大家都喜欢上了他。国王还让工程师给格列佛做了个大房子,还让他当上了将军,格列佛用他的行动改变了小人国,让小人国停止了战争。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欢迎查阅。
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1
今天,我读完了英国著名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书中讲述了主人公格列佛历经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含沙射影地讽刺了英国政治的黑暗和对外的残酷掠夺,表达出作者对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疯狂掠夺、残酷剥削、残杀同类的愤怒和鄙视之情。
在小人国中,格列佛并没有以大欺小,而是与小人国的人们和睦相处,以诚相待,不追究他人对自己放箭,赢得了小人国上下的好感。同时格列佛了解到了“高跟党”和“低跟党”两个党派的勾心斗角,这暗示着英国国内党派之间无意义的斗争;同时还有“大端派”和“小端派”之间连年的战争,则暗中影射了英法两国间的战争。格列佛帮助国王打败了“大端派”,却又使得“大端派”成为小人国的殖民地,表现了作者对英国疯狂剥削殖民地的愤慨不平以及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国王和几位大臣密谋想要杀害格列佛,则表现作者对英国政治腐败的叹息。
大人国中,作者借大人国国王之口,对人类社会进行了辛辣的批判,对历史、人性、制度、战争等进行了分析,对人类社会做出了否定的态度。
到了飞岛国,格列佛参观了科学院,对所谓的“科学家”提出了质疑,借此讽刺了现实社会中是非颠倒的现象。作者又以“巫人岛”中的古代鬼魂和现代人作对比,表现了古人所具有的自由、勇敢等美德,而今已被金钱洗刷殆尽。之后格列佛又遇到了“长生不老的人”,却发现“长生不老”带来的不是幸福与快乐,更多的则是痛苦与沮丧,借此否认了“长生不老”这种令人梦寐以求的想法。
慧骃国中,作者以“慧骃”与“耶胡”作对比,表现作者对美德的向往与对丑恶的憎恶,是对全人类的思考,对人性的分析,是对现实人类社会的无比失望。
读过这本书,我深深被格列佛的思想所感动,我认识到了人类社会中不可避免的黑暗,但是美德也是存在的,哪里有黑暗,哪里就有像格列佛一样不甘于压迫,自由勇敢的人们为信念、为真理而战!
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2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名叫《格列佛游记》。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十八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专家和政治家——江夸生· 斯威夫特。
这一天晚上,我看完了这本书的最后一页,似乎意犹未尽。 此时我头疼的厉害,想要炸开似的。我用力德睁开惺忪的睡眼,映入我眼帘的是一种似乎很熟悉又似乎从未见过的古建筑。我环视四周,竟发现自己一生素白的古装,躺在浸着莫名液体的水晶棺里动弹不得。天:我大脑深处的某种东西隐约的告诉我,这是楼兰。
有许多人抬着水晶棺往某个地方走去。我凝听着,楼兰古老的民族音乐浸透哀愁。潜意识告诉我,这是个葬礼,而将被埋葬的人就是我!我试着侧过头,看到了同样身着素装的许多人。那个步履蹒跚、包头大哭的老妈妈是我的“阿妈”,那个两鬓苍白、佝偻着腰的老大爷是我的“阿爸”。
是的,就在我生日的那天晚上。外族人又攻入了我们城市,飞来的流矢剑射中了饭桌前的我,于是,一个生日宴席伴着刀光剑影变成了葬礼。 孔雀神知道我有多么不愿意离开至亲至爱的亲人们,我的泪混入了水晶棺内的液体中,我张开嘴却发不出一丝声音。我已经死了,只能葬入了沙漠的尽头。
啊,不要!我一惊,便从睡梦中醒了。原来这只是个梦呀!吓坏我了。我觉得很巧,斯威夫特经历了4次旅游,都是有许多重大发现,并且他从中都很直接讽刺、横扫了英国的社会和其他的方面。那我的这一次古楼兰游记,不仅经历了一次生离死别,还让我认识到战争的可怕。
《格列佛游记》这本书每一章从中透露着不同的思想,令人深思,令人了解许多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这本书无论从内容还是写法上,我都喜欢。而做的这个梦只是借题发挥。 夕阳欲坠,一群圣洁的白鸽迎着粉色的霞晕在云层重时真时幻。我对着苍穹,回忆着《格列佛游记》,更是回忆古楼兰!
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3
我最喜欢的书是英国小说家斯威夫特写的《格列佛游记》,每当我翻开这本书,我的心就似乎飞到遥远的印度洋,在海上跟着勇敢的格列佛乘风破浪,经历着一次又一次不平凡的旅行。
游记中,小人国、大人国里光怪离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印象最深的是172019年格列佛泛舟北美。格列佛巧访了荒岛上的慧骃国,结识了具有仁慈、诚实和友谊美德的慧骃。在慧骃国的语言中没有“撒谎”和“欺骗”这样的字眼,人们更不去想它们的含义。他们不懂什么叫“怀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们的国度里一切都是真实、透明的。
格列佛在慧骃国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他完全融入这个社会,以致于与暗喻人类的耶胡交往时形成强烈的反差,因为耶胡们总是以怀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诚实,使他倍感失落,对人类产生了极度的厌恶。
我羡慕小说中的主人公可以在慧骃国度过的时光。可是那时光是短暂的,它犹如一股柔和的春风与你擦肩而过,只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恍如蝴蝶飞过的梦。
年华似水,匆匆一瞥,今生今日不知能否再见那人性的美好与纯真。
我只知道在我很小的时候,老师、家长就会对我们说要提高警惕,不要……不要……,但这与他们同时教育我要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学生是很难统一的。当我遇到有困难的人,想要伸出援助之手时,我迟疑;当有人替我解围时,我又不敢接受。我不想懂得也害怕懂得。曾几何时,我失去“爱”别人的机会,也错过了享有别人的“爱”的幸福。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我期盼着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也像慧骃国,像陶渊明先生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
撕掉虚伪的面具,敞开真诚的心扉,展现一个真实的自我吧!即使不优秀、不完美,只要拥有真实,便拥有一颗透明的心!
感悟着这涌动着生命热流的文字,含泪望一眼那绯红色的窗外,夕阳竟燃烧得那么好!的确,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如格列佛那样游遍各国,可是生活在关爱阳光中的我们,不能让人性蒙上阴影,决不能失去生命中该有的透明的心灵!
我会努力重拾那历史回廊里,那斑驳光影中,在那阳光下耀耀生辉的透明的心。
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4
格列佛,他是一个冒险家.我从未认同过冒险这件事,冒险本身非常的危险,而抛弃妻子去冒险更是令人叹息.但我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我的注意点慢慢转移,不再单纯地放在"冒险"这件事,而是去关注格列佛所经历的那些事和人.
人类,从什么时候起,身上有了"邪恶""贪婪"的标签?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很多很多年以前,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叫潘多拉的女人,她打开了魔盒,把灾难、贪婪、祸害…一起带向人间.但值得相信的是,在最初,人类一定是善良的、单纯的.格列佛的冒险正反映了这些.
小人国国王的出场早已预示他与人类世界脱不了干系,光芒满身,披金戴银,连手指也比大臣们高出一截.如果说,一开始他对格列佛是好奇的,从他想要利用格列佛与邻国对战,胜利后居然还想要将邻国占为己有.他的身上有了标签--贪婪.格列佛并没有这样做,由此将他在国王心中的那一点"好感"也抹去了.国王与大臣们密谋攻击格列佛,这也显示了他身上的第二个标签--阴谋.他用跳舞的方式来选拔官员,在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也有类似的情节:高俅因为会踢毡而被提拔为殿帅府太尉.人类世界也不乏有这样不负责任、只顾自己喜好的帝王.作者斯威夫特对于这样的统治的讽刺,也逐渐显现出来.
在大人国里,格列佛再无小人国时的光芒,开始变得小心翼翼.精明的农夫为了赚更多的钱,把他带到市镇上耍把戏,讨好那些好奇的巨人们.农夫同样也是贪婪的.大人国的国王认为自己的国家是一个和平、美好、没有任何纷争、纯真善良的国家,然而实际上却也有像农夫这样的人,这个国王不懂得体察民情,活在了自己想象的国家中.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民主、公正是一个君王应该做到的条件,也是人类世界所需要学习的东西.
有魔鬼的同时一定有天使.大人国的王后就是如此.到底是天使多还是魔鬼多?这便全在一念之间.
格列佛真正向往的,正如慧骃国一般,诚实、正直、平善,这是作者斯威夫特笔下最原始的人性的美丽,是从人们呱呱坠地时,就拥有的美好.可惜生活与社会,逼迫他们成为那个不喜欢自己、也胡乱猜疑的胆小者.作者在讽刺人类社会的同时,也在召唤人性的真、善、美,在希望社会有一天会改变一个模样.
至于格列佛最终连妻子都冷落起来,这个结局是我所觉得遗憾的.慧骃国教会他的难道只是去厌恶和他一样的人吗?
我所敬佩的,是作者斯威夫特在想象的冒险中窥破的人性.
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5
不论是不是真正读过,大概谁都知道《格列佛游记》是一本世界名著。或许对我们而言,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名字远不如莎士比亚、莫泊桑、高尔基来得响亮,但“小人国”、“大人国”、“飞行岛”的故事却可以说事家喻户晓。神奇的想象,夸张的手段,寓言的笔法固然是一般儿童读物普遍的特点,但《格列佛游记》是以杰出的讽刺而垂名世界文学史的,而斯威夫特的大名,至少在英国讽刺作家中,至今仍罕有其匹。作者通过对格列佛和各国国王之间的答辩,毫不留情地斥责了当代社会的种.种弊端,旨在告诫人们懂得感恩,懂得知足,不要得寸进尺,不破坏社会平衡。《格列佛游记》一共由四部分组成。第一卷为利立浦特(小人国),第二卷写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游记。第四卷先于第三卷,为慧骃国游记。第三卷比较松散,铺的面比较开,以勒皮他(飞岛)游记为主,兼及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锥和日本四个地方的游记。不论从正面颂,还是从反面讽,斯威夫特的情感和思想在四个部分中都是一以贯之的 ,那就是不留情面地对十八世纪前半旗的英国社会进行全面的批判,尤其对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无聊、荒淫、贪婪、自大等作痛快淋漓的鞭挞。这种批判和鞭挞的声音在第四卷慧骃国游记中甚至达到了凶野暴烈的程度,批判和鞭挞的范围也似乎要超越十八世纪 初期的英国,而将矛头直接指向罪孽深重、愚蠢肮脏、毫无理性的整个人类。
不少批评家指责斯威夫特对人类只有憎厌,事实上,并非所有人都是斯心目中的“野胡”,但在批评斯的同时,是否也该反思自己,我们在日益进步的同时,人格进步了吗?懂得知足了吗?懂得尺度吗?学会感谢安宁而幸福的生活的来源,学会珍惜,整个社会才可进步。在本作中,主人公格列佛已不知不觉成了全人类的代表,有着人类普遍的习气、思想,记得他在第二卷中说过一段大赞大英帝国的话:“我那高贵的祖国文武都堪称霸主,它可使法国遭灾,它是欧洲的仲裁人,是美德、虔诚、荣誉和真理的中心……”这些骄人的功绩却被“大人国”国王痛斥为“一大堆阴谋、叛乱、暗杀、大屠杀、革命和流放,是贪婪、党争、虚伪、背信弃义……阴险和野心所能产生的"最恶"的恶果。”要是在21世纪,恐怕格列佛又要大赞美国金融、英国BP和这日趋恶化的气候吧!想想真是可笑,那些外表看起来堂皇、傲人的功绩,却要等有了灾难才可揭去华而不实的外表,露出丑陋的内在。
我不是个厌世主义者,但我知道,斯威夫特如此憎厌人类,无非是想起到一个刺激的效果,让人们能重视他,重视他的良苦用心,知道如何本分地生活在这个世道上,时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吧,感谢现在安宁而幸福的生活,这样社会才能稳定而和谐地进步,人类才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