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后感>

仿读后感5篇600字

明健2分享

看完神奇的仿生学后,我想:动物身上居然可以让人做出那么多的发明,太厉害了。里面有写到,以前的飞机机翼在空中会得以至爆炸,人们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知道怎样才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而蜻蜓早就知道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仿读后感,希望你们喜欢。

仿读后感5篇600字

仿读后感1

看完《深度模仿》,更新了我的学习观念,我一直觉得模仿与创新是一对反义词。现在才明白,原来模仿也是高效学习的一种方式,而且模仿与创新之间是一种递进的关系。当然,模仿并不只是照搬,《深度模仿》告诉我们如何能做到高效、高质量的模仿。

模仿也是种能力,有的人模仿能力强,一学便能掌握到关键,并能模仿输出,就像他模仿的压根就是他自己的东西一样。我曾经与一位同事一起去参加学习班,回来后她给大家讲课,她能完全掌握到授课老师的精髓,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我觉得模仿能力也是一种练就的本领。而我这种习惯自己慢慢摸索的类型,学习模仿就得从基础学起,看到优秀的人,优秀的事物,就要毫不犹豫地认真模仿。

至于怎么模仿,《深度模仿》给我们介绍了模仿的方法:彻底模仿。这要经过三个过程:1、单纯的照抄式模仿。这应该是最基本的模仿方法,也是一般人开始模仿的方式。这是守,守住别人固有的模式来模仿.2、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动。这应该是比较高段位的模仿,掌握模仿对象的实质内涵和关键,再结合实际进行模仿输出,而不是照搬。这就是“破”,突破原有模仿对象的瓶颈,引发革新。

3、本质性转移,得到新创意。这应该是模仿的最高境界,不仅掌握了模仿的精髓,还迸发了自己的小宇宙,进行创新,成为仅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是“离”,离开模仿对象,开创别人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学习从模仿开始,可以更高效,而模仿的目标是自我成长,推陈出新。

仿读后感2

《心理大师3:模仿者》对比前两季《心理大师》整体的故事架构人物都进行了全面升级,故事情节亦愈发精彩,属于心理大师系列的一个转折点。尤其是《心理大师3:模仿者》的开篇提到了1955年4月18日凌晨1点15分,一位无可争议的天才——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医院离世,他的脑袋被知名的病理学家托马斯·哈维医生,给偷偷锯开了头盖骨,带走了天才的大脑。

爱因斯坦大脑被偷这段描写,特别让我记忆深刻,这个疯狂且病态的病理学家为了科研目的,不惜偷走天才的脑袋,何尝不是一位偏执到了极点的心理疾病患者?而文中另一个片段却让我心疼不已,亦依然在我的脑海疯狂回放,当乐瑾瑜满头白发再次从游轮登场时,我能够体会到沈非当时是何种心疼,就像那种刀刺入心脏之后,疼到了骨髓里的感觉。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都始终思考着一个问题——对于罪犯来说犯罪究竟意味着什么?纯粹是为了能够表达和呈现最完美犯罪手法?或者说是寻求犯罪的快感?直到看了《心理大师3:模仿者》我才恍然大悟,对于犯罪狂人来说其实犯罪就是一门充满魅力的艺术,仿佛一位老画家在刻画一副完美的作品,罪犯的终极目标是以最好的姿态去犯罪,好让世人成功铭记住自己的作品。

依稀记得,许多年前国外曾经有过一项匿名的犯罪意向调查,调查发起人在街上随机采访了一百名陌生人,男女比例各自参半,调查结果显示,这一百个人均萌发过去犯罪的念头。由此可见,其实人天生就带有少许犯罪基因,而连环杀手之所以会不断犯罪,因为他们普遍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潜藏的犯罪基因被强行激活,变成了犯罪成瘾的瘾君子。他们的脑袋里无时无刻都在计划着,该如何犯罪才算天衣无缝?

仿读后感3

由于作者是女性,在对人性描写的同时对于女性的社会地位也作出了思考。我能看出作者对于年轻女性处于劣势的忧思,对女性和妇女独立的鼓励,但是不足的是作者对像菟丝子一般完全依附于男人的女性没有足够的人文关怀。如同<一本好书>节目里评论人对刘慈欣的解读那样——冷心。

这让我反省了,在努力成为一个独立女性,向着这个目标奔跑的过程中,也应该关照那些背光处的无法独立的女性。除了这些,作者也描写了对于弱势群体(高井和明)的关注和关怀。宫部美雪的这本书还是挺有趣的,多重高潮,各个角度(受害者家属、普通大众、记者等),尤其是最后人物发现凶手那种寒毛直竖的刺激,和我看《死亡通知单》第二部丁科儿子案差不多。相对于东野圭吾写一本书往往到最后才迎来反转或高潮部分,我更喜欢高潮迭起的写作方式,《模仿犯》也更有深度和广度。

文章一些段落也让我觉得很有意思:1.辩论的方式。即使你心里认为它是错的,也要坚定地为它辩护。(这就像律师的职务)2.觉得自己很可怜,所以就趁现在先笑一笑。3.有许多人责怪,称中国人很健忘,一个热度事情很快就被社会忘却。虽然书中这段用在这里并不恰当(因为书中写的是日本战后,日本民众如何忘却过去重新振作,而中国是受害方),但是整体的情感是一致的。我想有时不应责怪大众,在受害者家属得到一个答复后,也许大众的忘却是对当事人的一种宽恕和拯救。

最后,“模仿犯”这个名字,起初不解其意,到第三部才发现这个名字,起得很精准,就如王菲评价幻乐之城《丑》这个节目,按到穴位,很酸爽的感觉。网川浩一本身不是一个“模仿犯”,他的罪行都是原创,而这也是他最为骄傲得意的地方。前畑滋子看到了这一点,想要激怒一个人,说一些他不在乎的事是无法刺痛他的(最近饭圈有感,黑不停地拿一些东西试探粉群,得到激烈反馈的就是痛点,接着他们将以此大做文章),只有踩到痛点,他才会撕破伪装。“模仿犯”并不是模仿犯,但“模仿犯”这个污蔑是他的命门。

仿读后感4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非常丰富,被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是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老舍的文章《自传难写》,欢迎大家阅读。自古道:今儿个晚上脱了鞋,不知明日穿不穿——天有不测的风云啊!为留名千古,似应早早写下自传;自己不传,而等别人偏劳,谈何容易!以我自己说吧,眼看就快四十了,万一在最近的将来有个山高水远,还没写下自传,岂不是大大的一个缺憾?!

可是,说起来就有点难受。自传不难哪,只要有好材料。材料好办;“好材料”,哼,难!自传的头一章是不是应当叙说家庭族系等等?自然是。人由何处生,水从哪儿来,总得说个分明。依写传的惯例说,得略述五千年前的祖宗是纯粹“国种”,然后详道上三辈的官衔、功德与著作。至少也得来个“清封大夫”的父亲,与“出自名门”的母亲。没有这么适合题材的双亲,写出去岂不叫人笑掉门牙!您看,这一招儿就把咱撅个对头弯;咱没有这种父母,而且知道五千年前的祖宗不见得比我高明,好意思大书特书“清封普罗大夫”与“出自不名之门”么?英雄不怕出身低,可也得先变成英雄啊。汉刘邦是小小的亭长,淮阴侯也讨过饭吃,可是人家都成了英雄,自然有人捧场喝彩。咱是不是英雄?对镜审查,不大像!自传的头一章根本没着落。再说第二章吧。这儿应说怎么降生:怎么在胎中多住了三个多月,怎么产房闹妖精,怎么天上落星星,怎么生下来啼声如豹,怎么左手拿着块现洋……我细问过母亲,这些事一概没有。

第二章又可以休矣,第三章得说幼年入学的光景喽。“幼怀大志,寡言笑,囊萤刺股……”这多么好听!可是咱呢,不记得有过大志,而是见别人吃糖馅烧饼就馋得慌——到如今也没完全改掉。逃学的事倒不常干,而挨手板与罚跪说起来似乎并不光荣。第三章,即使勉强写出,也不体面。没有前三章,只好由第四章开始写了,先不管有这样的书没有。这一章应写青春时期。更难下笔。假如专为泄气,又何必自传;当然得吹腾着点儿。事情就奇怪,想吹都吹不起来。人家牛顿先生看苹果落地就想起那么多典故来,我看见苹果落地——不,不等它落地就摘下来往嘴里送。青春时期如此,现在也没长进多少,不但没做过惊天动地的事,而且没有存过惊天动地的心。偶尔大喊一声,天并不惊;跺地两脚,地也不动。第四章又是糖心的炸弹,没响儿!以下就不用说了,伤心!自传呢,下世再说。好在马上为善,或者还不太晚,多积点阴功,下辈子咱也生在贵族之家,光是自传的第一章就能写八万字。气死无数小布尔乔亚。等着吧,这个事是急不得的。

仿读后感5

最早听到《彷徨》一名是在学《祝福》的时候,《祝福》中的祥林嫂这一命运悲惨的妇女形象已是深入人心,那句:”我真傻,真的单知道下雪的时候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知道春天也会有,“这在鲁镇早已听腻了的诉苦声里却包含着祥林嫂无尽的痛苦与悔恨,可这又说明了什么呢?难道祥林嫂的悲剧不正是封建式会所一手造成的吗?

而《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一个飞了一圈又飞回来的小角色,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无聊、窒息、颓废。鲁迅在彻底的反封建、反传统,那么他便不会放过对卫道士们的批判,《肥皂》中的四铭,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对行乞的女乞丐心存怜惜,并心存称赞,其为孝女,还想着用肥皂洗涤后,女乞丐也一定很漂亮,封建卫道士的虚伪是无处不在,亲兄弟也如此,沛君对待靖甫的是出于私心,鲁迅将传统卫道士的面具一把扯下来,撕的粉碎而《抓独者》中的魏连更是一个一腔热血,追求理想的人,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步步走向堕落,走向灭亡,死成为它的终结。

人的愚昧,有时有一个眼神足以,尽管爱姑如何厉害,在见犹大人之后,不也乖乖答应了九十元的离婚费吗?尽管子君为了爱情,喊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但同居后的”只知道捶着一个人的衣角的她,最终被消生抛弃了,于是无碑的救营也成了他最终的归宿,这难道是可悲的吗?鲁迅总喜欢用极小的事牵引出巨大的思想,不得不折服先生的思想的独特独立,这也将吸引更多的了解他,爱她。


仿读后感5篇600字相关文章:

单行街读后感5篇600字

出发读后感5篇600字

《活着》600字读后感5篇范文

草读后感5篇600字

当代读后感5篇600字

名著读后感5篇600字

差距读后感5篇600字

创造读后感5篇600字

方向读后感5篇600字

《活着》读后感600字5篇

    6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