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后感>

关于《罪与罚》读后感5篇

美怡2分享

  生活擅长制作常谈常新的谜团,不管是天才还是傻瓜都能有所解悟,但现实永无正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罪与罚》读后感5篇,欢迎借鉴参考。

  《罪与罚》读后感一

  我们晓得,拉斯科尼科夫和他同病相连,他们固然杀人动机不同,但面对的良知的惩罚确是一样的。他们都没有真正越过良知的障碍,我觉得这是好事,最最少他们还没有完整泯灭人性。斯维里加洛夫面对良知的痛苦和煎熬,失去了活着的希望,最后以自杀完毕本人的生命。假如没有看过小说,我们或许会问,拉斯科尼科夫的命运也会和斯维里加洛夫一样吗?没有希望了吗?

  小说中,拉斯科尼科夫没有自杀,他最后活了下来。他不是打败了内心的恐惧,他也不是越过了良知的障碍,像有些我们所崇拜的人那样。让他活下去的是爱,人性最大的光芒和最高尚的属性是爱。是爱给了他希望,是爱给了他重生,他复生了。拉斯科尼科夫在索尼娅“爱”的力气下终于溃败下来。是爱不时的把他从泯灭人性的路上渐渐拉回。似乎在他们中间有一股看不见的力气在角力。拉斯科尼科夫决议还要在比赛一番,与本人的良知比赛。一个要打败良知的人不能动感情,否则怎样能跨过障碍呢?一旦动了感情,怎会泯灭人性呢?拉斯科尼科夫一方面很需求索尼娅,由于他的痛苦需求索尼娅分担。另一方面,他也有点怕见索尼娅,由于她的爱让他更痛苦。爱是打败无情的大敌。索尼娅的爱不时的刺激他的良知,爱不时的渗入到他的心中。终在索尼娅爱的力气下,拉斯科尼科夫重新拾得感情,重获人性,重新有了爱,做回真正的人。爱真的是人性中最珍贵的东西,人良知中的明珠。

  《罪与罚》读后感二

  天道好轮回,人皆有宿命。也许,在某些世界的角落,有人背负着罪与罚,在尘世苦苦地挣扎。

  刚开始接触到《罪与罚》时,我为它的长而感慨。但看完之后才发现,它的故事并不冗长:一位原本是大学生的落魄青年拉斯科利尼科夫,罹患了精神病,在生活的重压和诸事不顺下,他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来宣泄心中的愤慨——他杀死了一位七等文官的老太太。后来,他因现实的原因,选择去自首。乍一听,这个故事可能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最后应该是经历了什么感人肺腑的事情,让主角幡然醒悟,决定通过自首来赎罪。可罗佳(拉斯科利尼科夫的爱称),并没有认为自己有罪。他只是认为,自己成不了如同拿破仑一般的英雄,所以才去自首,其中并不掺杂任何赎罪的想法。

  为何会如此呢?这得追溯到刚开始他发表在杂志上的第一篇文章《犯罪》,此文在结尾时曾暗喻:一些有着丰功伟绩的人物,即使杀掉一些人,那也是微不足道的。此外,在这篇文章中,他将人类分为了两种,一种是循规蹈矩的普通人,他们用来繁殖;另一种是智商超群的人,他们有着反抗精神,被允许打破社会规律。而罗佳正是因为不甘心做第一种人,所以走上了第二种人的追求道路。

  他原本是个大学生,虽然家里贫穷,但有着深爱自己的母亲和妹妹,后来也找到了教书的工作。他原本只要用尽全力,执着地去挣脱命运的枷锁,便可以打开那一扇美妙生活的大门。但是他只是拘泥于自己所租赁的那间只有沙发的房屋,每日每夜精神恍惚,丝毫不信教,只愿与人隔绝。他傲慢,自尊,为何能允许自己手沾鲜血?因为他其实非常讨厌自己,讨厌自己不能变成拿破仑,但因为傲慢和自尊,他不允许自己自杀,所以他就开启了“投射”机制,杀了一位老太太。而在他看来,他不过是杀死了一只虱子。

  那么,罗佳真的是一个极端主义者吗?《罪与罚》中,对罗佳的心理描写十分真实:他不是一个变态杀人狂,也不是冷血动物。他只是人,只是一个病态又偏执的人。他亲手结束了一个人的生命,他也会恐惧,也会厌恶,也会在内心中在道德和行为上做一番争执。他害怕他要永远背负上罪恶,害怕被制裁,所以他开始疑心周围的一切,以至于出现了幻象。其实,罗佳只是个无助的青年,过早地蹚了浑水,一步步地被自己的深渊裹挟而不自知。他惘然若失,却忘却了躲闪。

  那么,直接促成他自杀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是因为他遇见了所爱之人爱索尼娅,至使他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信仰。其次,是因为他所认识的地主斯维德里盖洛夫。斯维德里盖洛夫也是一个傲慢而病态的人。他和他的妻子法尔玛结合后,喜欢上了罗佳的妹妹,并对她展开了追求攻势。后来法尔玛死后不久,他就来到了彼得堡,与罗佳相识。在文中虽然没有明确指代,但凭着他如此傲慢的性格,想必也是他杀死了法尔玛。在此之前,他就杀死了一位少女,进了监狱后,是法尔玛将他赎了出来。这样一个手染鲜血,不知感恩的人,最后却因为罗佳妹妹对他恋情的拒绝,他便走到了瞭望台,当着士兵的面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正是他的自杀,让罗佳内心起了波澜。在他看来,斯维德里盖洛夫的死是一种英雄般的解脱。他面对着涅瓦河,却无法直接跳下去,他觉得天地间都冰冷刺骨。他不想死,他还不想像《圣经》中的拉撒路一般复活。

  他选择活着,那么就应该承受命运的审判。上帝为他关闭了一扇门,也为他打开了一扇窗。他身边还有深爱他,又用一生去救赎他的索尼娅。遇见索尼娅之后,他的心如同坚冰遇见暖阳一般开始消融,露出年轻人应该有的一面。虽然不够热情洋溢,但他也在一步一步的走出深渊,摆脱桎梏。

  这时,想起尼采的箴言: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我们也应该避免踏入深渊,背负上罪与罚。

  《罪与罚》读后感三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罪与罚》,我看的是纸质书,上译版,全书617页,一周内利用业余时间看完。小说虽然厚,又有大段对话、心理描写,但挺抓人,很容易看下去。主角拉斯科尔尼科的杀人动机是什么?表面上看是穷困潦倒,为了延续自己的学业,做成功前的经济铺垫。

  实际上并不是这么简单,他杀了人后并没有动用那笔钱,甚至不知道钱袋里有多少钱。他有一套自己的理论,据他对社会的观察,人分两类:一类是低级平凡的人,这是一种仅为繁殖同类的材料,维持着这个世界,增加它的数目;另一类是天才(超人),他们都犯罪,都是破坏者,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惜踏着人类(往往是第一类人)的尸体和血泊。

  第二类人推进这个世界,引导它走向目标,成功地掌握了对大多数人生杀予夺的权力!这就是拉斯科尔尼科夫杀人的理由,他想证明自己是第二类人,只要他成为“成功人士”,那么,被杀害的放高利贷的老太婆算得了什么,不过是一只蝼蚁!“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他要做凯撒、拿破仑,牺牲在所难免!但是他失败了,他作案时没有自己想象策划中预计的那么冷静,侥幸逃脱后也是惶惶不可终日。

  凯撒、拿破仑、斯大林双手沾满鲜血,内心毫不动摇,他们都是伟大的谋杀者!看到这里,觉得这个谋杀理由如此充分,竟无可辩驳,人类历史从过去到现在以至将来,不就是这场谋杀的同类事件,它不过是个缩影而已!只不过拉斯科尔尼科夫失败了,他终于没能跨过那条界限成为伟人,他是一个良知未泯的凡人,他犯了罪,会感到痛苦,这就是惩罚,苦役以外的惩罚。他的拯救者--索尼雅--心地纯洁却饱受苦难的妓女,让他走上自首服役之路,回归本我。如此看来,这是一部反对超我,反乌托邦小说,陀爷把这样的哲思代入了故事中,一气呵成,精妙!

  《罪与罚》读后感四

  鲁迅先生曾言马克思的《资本论》,陀思妥夫斯奇的《罪与罚》等,都不是暇末加咖啡,吸埃及烟卷之后所写的。《资本论》虽提不起兴趣拜读,但是《罪与罚》还是可以看看的。

  故事前面很是平淡,重点介绍了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生活现状,讲述他生活现状,当拉斯柯尔尼科夫开始他的杀人计划,故事开始“罪”的篇章也就走向高潮,转向“罚”。

  神经上的折磨与摧残,故事我最喜欢的片段是拉斯柯尔尼科夫和波尔菲里之间关于“论犯罪”中平凡的人和不平凡的人的解读,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共鸣,总会有一些平凡的人以为是不平凡的人来做一些不平凡的事,这就是社会的现实,很难想象,当时作者就会这么有趣的论述。

  故事中索尼娅的出现是必然的,当罪行开始,惩罚降临,总要设定一个解决的人,索尼娅自身妓女出身,却带着极大的圣母普世光环,是对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救赎,也是作者提出的一种宗教式的解决方案,虽然拉斯柯尔尼科夫选择自首而非自尽,但是拉斯柯尔尼科夫最开始的一年也是完全不相信宗教的,甚至一度怀疑自己自首的决定是否正确。总的来说,这本书带的我的更多感触的是当时的社会情况真的令人发疯,而且频繁在文中出现的疯,温饱富足才能思考进步,而贫穷只会使人走投无路而自掘坟墓。或许我们每个人曾经都是拉斯柯尔尼科夫,都有过自命不凡的幻想,但是我们终究不会去做拉斯柯尔尼科夫这样的杀人勾当,但是我们也会做些苟且之事。毕竟人呀,这种卑劣的东西,什么都会习惯的。

  《罪与罚》读后感五

  用32个小时读完。划线笔记无数。

  伟大的作品,其之所以为伟大,在于它穿越了所属的时代与空间,对后世依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冷静理性的现实主义与百转千回的心理表达的交辉中尽显陀翁的机智、善意与慈悲,充满了对世人宗教式的关怀。

  请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一部关于犯罪心理学的作品,它是一位满腔抱负的优秀青年为梦想所受的苦。

  所幸他所有的困苦、彷徨、迷茫、罪愆与惩罚都没有白受,他最终完成了蜕变,找到了方向,“他甚至不知道,他不可能无偿地得到新的生活,必须为它付出昂贵的代价,将来必须用丰功伟绩来回报它……”

  陀翁说,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

  他是站在现实主义文学塔尖的人。

相关文章:

1.关于《罪与罚》读书笔记5篇

2.关于《呐喊》读后感5篇

3.《罪与罚》读后感<1>:为何杀人?

4.关于《远大前程》读书笔记5篇

5.关于《丰碑》读后感5篇

    4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