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500字以上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论语》读后感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它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论语》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许多人事间的道理,它能让我们品德高尚,更 能让我们学到很多哲理性的知识。如我们在学《论语十则》时,里面既有讲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又有讲思想修养的。其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 是学习了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有害。它告诉我们。
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拖累,从而被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而如果只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 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因此,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还有一句”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的意思是碰到了寒冷的冬季,这以后 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说明了我们应当像松柏一样坚韧不拔,无论在任何处境都应坚贞不屈。
然而,《论语》毕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并不能完全适合我们现在的思想,但是它又毕竟是经典中的经典,而经典是不会过期的,因此我们要学会科学地继 承这些中华传统文化,宣扬祖先们的博大精深。总的来说,《论语》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启迪着我们的心灵,它告诉了我们如何为人处 世,修身养性。我们在生活中,对于这些哲理中的要求我们能做到的就尽量做到,不能做到的也不能完全忽视,只要我们每个人按照自己的理解能做到最好,才算我 们真正领悟到了一些真谛。有人说过:” 人做好了,世界也就做好了。“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完善自我,让这个世界更加和谐吧!
《论语》读后感
于丹写的论语心得是一本非常好的,值得一看的书,因为她给了我太多的感触,让我在忙忙碌碌的现代生活中近距离的接触了一次圣人。
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而于丹教 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 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读于丹说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 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 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 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 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 他自己内心价值取。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
《论语》读后感 殷子昂
在这个长达3个星期之久的寒假里,我读了一夲国学经典——《论语》。正像它的题目一样,古代大文学家孔子用自己独当一面的方式论述了“语”这个字。
打开《论语》,我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了一个充满睿智的鲜活的人正向我们昂首走来。——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一个影响了中国两 千年教育文化、社会礼仪、文明道德的伟人,他留下了许多供我们对生活、对学习永久反思并值得借鉴的文字。他的言行论及了孝道、治学、立德、为政,他的思想 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尽管他的思想言论尚不全部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完全相吻合,但足可以成为一面镜子, 供后人们照出自己的面貌。
刚开始读之品之之时,我觉得那些满是“之乎者也”的句子和段落乏味之极,就像老和尚那样念着无聊的经,但逐渐逐渐我被孔子的儒术渲染了。孔子注重的是 孝、学、德,而那些金钱与名义,在他的眼中只不过是粪土罢了。他的地位在文学界上很高,却不是官场上的追猎者,他只不过是一个老师、先生,不断以实践教导 堂下的众弟子。
在《论语》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 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在《论语》中,孔夫子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子贡曾经问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不向富人谄媚 ;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这怎么样? 老师说,这很不错。但还不够。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叫做“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 仅安于贫贱,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也不会因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这就是孔 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论语》是文化经典之一。它是从生活中来的,也应该回到生活中去。也就是:我们要在生活中去理解它和实践它。今天我们读《论语》,要做到继承吸取其精 华,并赋予它新的时代内容,以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才是学习、研究《论语》的现代价值所在。
《论语译注》读后感 吴绿薇
以前是不喜欢读《论语》之类的”古董“经典书籍的,觉得生涩难懂,也不符合时代潮流。而这个寒假,却对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爱不释手,不仅是因为他把《论语》很好的诠释出来,也因此让我改变之前错误的想法,对中华名著产生了浓厚兴趣。
看杨先生的这部书,打开来马上就能了解到杨先生治学之严谨,对于研究之认真。《论语》中的文字,他不会随意解释任何一个字,如果不把这个字追根究底地想清楚,他是不会写在注释中的,所以,常常会发现,在注释文字中,关于一个字的解释,杨先生需要引经据典,甚至还要讲上一段故事,然后才告诉你,这就是他如此翻译这段文字的原因。可见,他对于这本书所倾注的心血是现在很多所谓教授所不能比拟的。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孝道方面,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我们不要把《论语》放在一个神的位置顶礼膜拜,也不必把他放在脚下踩上两脚,这本书是中华民族承继了上千年的文化根基,我们不能轻易把它忘掉,因为我们的血管中流着《论语》的血,而之所以是中国人,《论语》是我们的根。
《论语》读后感 吕远哲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语录,它流传了2500多年,一直被奉为中国文化思想的渊源,影响着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 温故而知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让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经典教育,越来越注意到古代文化对人生的影响意义,所以,我们小学生从小读 《论语》,意义重大。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典型代表,它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许多方面,虽然是一问一答、零零碎碎的片语,好像没有什么逻辑性,但是认真研 读,深刻领会,其内容非常丰富,言简意顺,无所不包,博大精深,也是教学最重要的经典。宋代开国宰相赵普自称“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由此可见《论语》 的历史地位,《论语》之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
诵读《论语》原文,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讲,由于文言相隔久远,有些困难,一时难以弄懂。但是,读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也让我们感受很深,有所启迪 ,有所受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正如于丹把《论语》比做温泉,她说,北方一个以温泉著称的小城里,有一口问病泉,据说 任何人舒服地泡进去,就能悉知自己身体的病,有关节炎的,有胃病的,有皮肤病的……洗掉一层,如蝉蜕皮一般……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论语》的第一篇就是关于学习的问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出孔 子一生学而不厌,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智慧可以改变命运,因此,经常学习新知 识,温习老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养成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伟大的话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啊。学问从学习中来,能力从实践中来。学而常习,习而常学,便可以海阔天空般事事无碍。而今天观看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更是令自己开见识大长。
不仅如此, 其实在以前,孔子与孔丘一直在议论并流传着一个字:“仁”这虽是一个字,但它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疑问哟。人们最终了这个“迷”。“仁”可 以想为一个人心如大海的慈善之心;也可以认为一个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更可以作为一个人对一件事的渴望之情……
孔子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修炼的一生,境界越高就越注意学习修炼。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 所欲不逾矩。”,意思是说孔子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七十岁随心 所欲不越规矩“。孔子自述了一生学习和修炼品性的过程,从求学、立身和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不难看出孔子也非天生的圣人,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在学习中提高, 良好道德的养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自我约束到随心所欲,思想和言行的高度统一。已经达到了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此所谓慎独,就是一个人独处时候也能做 到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这也使我们懂得了伟大来至与平凡的道理。
通过于丹老师对《论语》的讲解,使我明白了许多为人出事的道理,仿佛达到了进入到了书中的境界。直到现在,《论语》中的内容还让我难以忘怀。
《论语》的内容真丰富啊!希望同学们有时间多看看。身为小学生的我们,仔细阅读《论语》一定会让我们憧憬的童年变得跟《论语》一样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