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400字心得体会范文合集

若滢2分享

  《明朝那些事儿》是当年明月的著作,主要对官场政治斗争、战争等方面的描写。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关于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400字心得体会范文合集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一

  正是由于历史的重要性,所以历史在我们的印象里往往是严肃的,是沉重的。但是《明朝那些事》这本用小说的语言记载的历史中,却用最诙谐易懂有趣味的语言,来给我们诠释了最严肃的历史。

  不同于汉朝的大气,唐朝的繁华,宋朝的华丽,明朝的历史,不论是在教科书中还是野史演义中,都很难被人们记得。我们津津乐道汉武帝斗败窦太后和梁王坐上皇位,感叹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兄轼弟,讨论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却很少有人知晓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是贫农出身,还当过和尚;不曾知晓朱棣的皇位是从自己的侄子手中夺过来的。

  秦汉有史记,唐有隋唐演义,清朝历史尤其是康熙末年九龙夺嫡,近年内因为各种电视剧改编演出而为人熟知,唯独明朝,似乎就是缺那么一本大众耳熟能详的书籍影视,让它走进公众视野,幸而,还有《明朝那些事》。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第一次在各大网站听说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对这个略显的非主流的书名各种嫌弃,但是当看到各种书评对他的高度赞扬以后还是决定去看看,这一看,就让我不能自拔了。.

  作者用的是很舒服的讲故事一般的语言,将整.个恢弘的明朝历史娓娓道出,不光让我们知道了历史经过,还参杂了自己的一些感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历史,比如元朝末年各种苛捐杂税逼死了朱元璋一家人,只剩他一个人,真正决定走向农民起义这条道路,向元朝统治者复仇的时候,对朱元璋内心想法的描写就非常细腻,他其实只想当一个能吃饱饭的农民,安稳度日,不同于那些自己走向起义道路的农民领袖,朱元璋完完全全是被逼无奈进而复仇的。

  普通人和枭雄的区别也就此展现,是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还是让整个世界都为你颤动!毫无疑问,朱元璋在忍无可忍之后,选择了后者,从此元朝多了一个可怕的对手,历史增添了一个伟大的帝国。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二

  《明朝那些事儿》是当年明月的著作,讲述了1344年至1644年关于明朝的历史,主要是对官场政治斗争、战争等方面的描写。整套书一共七册,其中,第二部《万国来朝》最为精彩。

  第二部讲述了许多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这本书的内容自永乐大帝的“靖难之役”后开始,先叙述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事迹——朱棣指挥军队北上五征蒙古、派遣郑和七下西洋等。后永乐帝病逝于北伐蒙古归来途中。“仁宣之治”后,明朝开始进入了动荡时期。大宦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为,导致二十万精兵丧於一旦。

  我非常欣赏“三杨”中的杨士奇,杨士奇出生在袁州,一岁半时,父亲杨美去世。他的母亲在四处流浪时也不忘教他读书。后来母亲改嫁给一位姓罗的人,此人十分孤傲,强行将杨士奇改为罗姓。在罗家举行祭祀先祖时,杨士奇悄悄地给自己的父亲跪拜行礼。这事被其继父知道,继父非但没有责怪他,反而让他恢复了杨姓。自此以后,继父对杨士奇刮目相看,着力去培养他,杨士奇不负厚望,发奋读书,努力学习,在困境中不断努力,在贫困中坚持信念,最终成就一番事业。正是“人穷,志不可短!”

  于谦是位了不起的将军。那场战役中如果没有他,蒙古也先部队打过来,恐怕大明王朝将从此灭亡。正统十四年十月八日,于谦下达总动员令。他分派诸将守护九门,还列了条规定:如有失守者,立斩!德胜门是最重要的门,因为它在北京城的北面,面对也先的大军,他想了一下让自己镇守,最后一道命令:大军开战之日,众将率军出城之后,立即关闭九门,有胆敢擅自放入城者,斩!简单说就是:不胜就亡!正是这种敢死的精神打败了也先的部队,挽救了大明王朝。

  我想,冷静、果断与坚持也许就是成功的秘诀吧!或许,只有像杨士奇、于谦那样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三

  转眼之间,明朝已经走到了衰落、灭亡的阶段了,崇祯皇帝已经即位,他是一个非常开明的皇帝,他极力想扭转局面,但是,仅凭他一人之力,并没有扭转局面。下面就由我来介绍一下明朝的灭亡吧!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的历史,认为明朝是被清朝所打败的,其实却不是。由于陕北连续四年的荒灾,那里的农民都活不下去了,便一个个的走向造反之路。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崇祯皇帝飞速地拉拢人才,去抗击李自成等众头领的叛变。但是,刚刚平息了内部的斗争,外面的皇太极又开始不断地骚扰明朝,使得崇祯兵力不足,一会儿这跑跑,一会儿那里跑跑,让他不能再忍受了。最后又由于各路的将领都战败而归,有的叛变到了清朝那里。

  而此时,在朝廷的内部,魏忠贤滥杀无辜,还自称九千九百岁太爷,很多贤臣都被他杀掉,在京城里,真是比皇帝还要厉害,简直是无恶不作啊!

  面对窝里斗和外面的侵略,京城终于被闯王李自成给攻破了,崇祯皇帝投江自尽了。如果用一个词语来评价他的话,那就是“倒霉”这两个字。他一上任,就遇见了魏忠贤这个九千岁,后来,陕北竟然连续四年都有荒灾,又遇上了叛变,还有皇太极在北部的骚扰。崇祯虽然极力想挽回大局,但是他太倒霉了,导致明朝的灭亡。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四

  大明的灭亡,不是因为辽东的满清,不是因为关中的李自成,不是因为四川的张献忠,不是因为罕见的连年陕西大旱,不是因为两百年一遇的河南大旱,不是因为直隶遍地的蝗祸,不是因为手下的一群窝囊废(猛人只是少数),而是因为这一切的累加总和。

  李成梁放纵了努尔哈赤,帮他扫清了几乎所有障碍,于是这个忘恩负义的人一统女真(蒙古奄奄一息),于是他的野心开始膨胀,于是他打起了大明的主意。满洲八旗的战斗力是惊人的,为了生存,只能抢掠,抢劫与屠城在他们看来是一件光荣的事业,每次上战场,家人总是兴高采烈(同日军侵华出征时的欢送场面有些相似),全然没有杜甫诗中的凄凉,悲惨。皇太极同志更是在老爹的基础上再接再厉,烧杀抢掠、建国建制(拜叛徒汉奸范文程所赐)两不误。如果不是“以辽人守辽土”的关宁铁骑的强悍,如果不是伟大的孙承宗的关宁防线固若金汤,如果不是皮岛总兵毛文龙的屡次偷袭令后金军瞻前顾后,如果不是袁崇焕、祖大寿等人的誓死抵抗,明亡已。

  然,明终究没亡于清手。满清入关全因一人,“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虽说是传说,但事实上他确实打开了山海关。而清军入关所打的旗号居然是为崇祯大哥报仇(顺治多次在公开场合称崇祯为大哥,并曾在崇祯的坟头很是哭了一场),打垮李自成。搞笑,相当之搞笑。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五

  用了整整两个月时间,我终于把《明朝那些事儿》(1-7卷)全部读完,简而言之,《明朝那些事儿》是一套可读性很强的书,作者用通俗、幽默的手法、再加上自己的观点描述了明朝从开国到灭亡300年的历史,历史是很精彩的,但把历史写的很精彩的人很少,《明朝》是一本好书。

  “以史为镜,可以知进退”,但读完本书后,发现尽管人们的生活、科技、观念、衣着变了,但规律依然没变,该犯的错还在犯,政治斗争仍在继续,闹独立的依然在闹独立,仿佛是一个轮回。互联网20年也许只是一页纸,中国IT巨头也许有一句话,卢松松博客都不值得一提。

  300年的官场沉浮与科举制度,就像现在的公务员与高考一样,趋之若骛。整天吵架扯皮的大臣,整天内部折腾,拿钱不办事的钦差,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现代翻版。

    14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