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o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
oto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先从我认识的一个朋友o的故事说起吧。
o是个事业有成的钻石王老五,男,30岁。由于工作太忙,未婚。正所谓,食色,性也。巨大的工作压力、时间的机会成本以及接触的人群属性,让他根本没有动因去经营一份感情。于是,他每月花20000元,包养了一个外围女P。
一份“deal”让他可以在付出极少时间成本的前提下,舒缓工作带来的巨大压力。同时,又不会影响到他的生活和工作的社交圈群。凭借这份“deal”,他们之间所建立的关系,直接,又脆弱。双方都不拥有对方,但又随时可以见面并享受对方提供的“service”。
两人经历了短暂的磨合期(其实,说的就是第一次见面)后,快速地步入了“热恋”期。有一个词来形容,是那么的贴切且符合主旋律——和谐。
俗话说,再热烈的爱,都抵不过时间的魔力。
时间,从时空的角度来说是一个特殊的维度(如果不理解,请阅读我的另一篇,关于时空维度的文字),它单向、持续、稳定的特性,让它具有了很多神奇的魔力。冲淡一切,就是其中之一。
渐渐的,外围女P开始挑剔o的无趣,不懂得关心自己的感受,没有新花样,甚至持久的不稳定性。同时,因为边际效应递减规律,20000元的效果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快速衰减,她再也没有第一次拿到20000元时的喜悦和快感。她有了LV的包包、Tiffany & Co的项链、La Mer的面霜……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驱使下,她开始寻找满足更高层次需求的通路,这时候,C出现了。
C,男性,出身既不是匠人世家,也不是煤矿主。年轻时练过摊,没什么真本事,但有一张讨姑娘欢心的嘴和不怕出力流汗的俊美身材。这正是o不能给P的,而P恰恰所需要的高阶需求。于是,P拿出了其收益的50%,10000元,包养了C。
C欣喜若狂,人财双收的人生境遇,可不是随随便便就有的。于是C使出浑身解数,不遗余力地“serve”着。心想,绝不能让P有半点的不满意。陪聊天、陪逛街、陪吃饭、陪参加聚会,做好司机、服务生、保镖,所有需要他的场合,随叫随到,且全力服务。P很满意,这些都是o不能给她的,P觉得这10000元投入回报率很值。
但C毕竟是男性,是具有攻击性、占有欲的雄性动物,当温饱问题满足之后,淫欲开始蠢蠢欲动,正应了那句温饱思淫欲的古话。于是C壮着胆子跟P提出了要求,答案如你所想的一样:P不爱C,同时P又支付给C 10000元的佣金,而且,P还要应付来自o的性爱需求,自然不会跟C做。
那么问题来了,C有了10000元,食的问题解决了,那色的问题呢?这些可都是人的本性需求啊。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市场,从来只存在没需求,而不存在满足不了的需求。只要有需求,市场上绝不会没有供给。就好像o有需求,就会出现P。P有需求,就会出现C。那么当C有需求时呢?当然会出现下一个满足需求的供给者,我们就叫她,O吧。请注意,这个O与之前的那个花了20000元包养P的o不同哟。
O,是比P更年轻的少女,虽没有P的风情万种、妖艳妩媚,但却多了少女的活力和新鲜。O愿意5000元,为C提供他期望的服务。于是P和O达成了“deal”。
后来,这个故事在美国搬上了荧幕。
主要演职员说明:
男1号,o,出演收益:-20000元和享受生理层面服务。属于制片人兼男主的角色,生态链中最最上层的地位。
女1号,P,出演收益:10000元和享受心理层面服务。属于副导演兼女主的角色,生态链中上层的地位。
男2号,C,出演收益:5000元和享受生理层面服务。属于靠演技吃饭的角色,生态链中的中层地位。
女2号,O,出演收益:5000元,需付出生理层面服务。属于靠身体努力的角色,生态链中的低层地位。
以上几个人,共同出演了一部美剧,名字叫做商业模式的演进,The evolution of business models。
第一季时,由于P还没有出道,未能参演。所以,那11集,只有o、C和O,3个演员分别饰演消费者、渠道零售商和商品制造商。但这一季,足足演了数百年之久的时间跨度。
后来,P的高调出道,震撼了o。o决定必须让P出演最主要的女主角色,同时授权其可以自导自演。第二季,开始了。
这11集由于P的加入,节奏紧凑情节曲折,收视率飙红。P在第二季的角色,叫做网络平台商。由于P的创新性和对o的独特价值,风头迅速盖过了第一季中C和O,成为了o所追逐的目标。同时,无数的资本也开始大量涌入这部美剧,点名要捧红P。
19年的时间(eBay和Amazon都是1995年成立的),第二季最终以中国一个家喻户晓的企业上市(阿里集团2014年9月19日,目前市值2862.83亿美元)的敲钟而接近了尾声。
美剧就是这样,总是在高潮处结束一季。这样,你必然会等着看第三季的。这符合商业逻辑和人性的研究。
第三季,目前正在紧张的拍摄中。从目前漏出的片花和预告片了解,C将会惨死街头,而P也生死未卜。同时,经济增长放缓,o的财富受到影响而缩水,o知晓了第二季中4人间的关系,也知道了O的存在。于是,o试图通过T直接联系上O。
在第三季中,新人T的登场成为了本季的亮点。
T为何许人?
T大学时代是P的同学,同样的美艳动人。而T与P的不同在于,T不贪图钱财,至少从片花中看到的T是这样的。同时,T也不愿意自己付出生理层面的服务,T是高贵而冷艳的,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高冷女。虽然T高冷,但是T却深爱着o,她愿意为o做一切事,其中也包括既然自己不能为o提供生理层面的服务,那就为他寻找满足他生理需求的O这样的“大爱”。
甚至,O的闺蜜们也出现在第三季中……
剧透到此为止,第三季的精彩,大家只能期待它早日开播时细细品味了。对了,忘了说,第三季的T,其实是背后有大佬赞助出演的,目前还不太确定大佬的真实面目,只有一个背影出现。唯一可分辨的是,此人身形似企鹅,名字缩写是double Q……
这部时间跨度巨大的热播美剧,The evolution of business models中各角色的象征意义:
男主o,ourself,所代表的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消费者,我们自己。他们通过自己的劳作,获取了金钱,然后购买由别人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他们在片中的高大地位,与其在现实中的弱小,形成的巨大反差极具戏剧的讽刺意味。信息极度不对称、无法通过充分竞争来获取合理的市场价格、服务质量没有保证,让消费者处于现实交易中的最底层。最底层的人,配得到来自上层的爱吗?片中的P给了你答案。
女主P,Platform,所代表的是生活中新兴起的与交易相关的互联网平台。淘宝、京东、携程、汽车之家(排名按美国股票交易所反应的市值顺序),涵盖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甚至包括汽车这种大金额物品的交易。他们对于o来说是有价值的,提供货品信息的展示、提供货币结算通道、提供物流送货上门,甚至提供质量担保。它们在与消费者交换这种价值的同时,获取收益。这种收益有可能直接来自消费者(例如京东的自营电商,货品由京东提供),但更多的时候它们通过曲折的通路向消费者索取收益(例如佣金模式就是典型的羊毛出在猪身上的案例)。通常情况下,P想要成为足够吸引o的有魅力的大P,她必须要引入很多的价值(商品)供应商来让自己看来更丰满、更性感。于是,C自然而然的出现在P的面前。
男2主C,Chanel,所代表的就是传统的渠道商。它们时而以区域代理的身份出现,时而以shopping mall大卖场的角色示人。不论他们以怎样的形态存在,他们都遵循着一个收益法则:通过买与卖之间的差价获利。为了获取这个差价收益,他们向买卖双方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来维系着他们赖以生存的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状态。这也就是为什么剧中的C,用出卖感情服务所收益的10000元中的5000元,从O那里来获取给养他生存的生理层面服务的情节根源。
女2主O,Owner,所代表的是产品制造商或服务提供商。她们是社会价值的最初缔造者(Origin),由于C和P的存在,她们所创造出来的社会价值被盘剥后才能最终被消费者所消费。富士康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没有品牌、没有渠道、没有终端接触点,作为原始社会价值创造者的O,其价值只能通过其他人的共同努力而实现。这是工业革命前提下,社会化大分工的必然结果,我们也无可厚非。
我们了解了每一个人物的象征意义后,让我们来看看不同人物间所组成的商业模式,究竟有哪些?
第一季中我们提到了oCO,这种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持续了几百年的所谓传统商业模式,我们那时候叫它“渠道为王”的模式。不知道70’s后的读者是否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的合作社,打酱油的情节我想并不是所有的读者都经历过的吧。合作社就是那个时代唯一的渠道,猪肉、鸡蛋、火柴、鞭炮、油盐酱醋、田格本、铅笔橡皮,几乎生活中出现的日常用品,在我的记忆中合作社都提供。那个时代,在计划经济的笼罩下,渠道成为了消费者和工厂之间唯一的桥梁。没有人可以逃得出渠道的要挟,直到邓爷爷在南方讲了次话,改革春风扑面而来之后,渠道才多了起来……当渠道的丰富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细分就接踵而来了。买电器你会去国美苏宁,买汽车你会去4S店,买衣服你会去西单劝业场……
再之后,有个叫互联网的家伙渐渐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还记得我第一次上网用的14.4K的moden,那刺耳却又兴奋的拨号声,90’S后是永远无法体会的。然后,一个叫Taobao的网站出现了,我第一次听说淘宝是在我工作之后,那一年是2003年,淘宝那个时候一掷千金(以我当年的价值观来计算),6000万包了我所就职的东家网站首页上的所有广告位,1年!连网站颜色都换成耀眼的橙色了……之后的之后,我银行卡的钱,逐渐地被一个叫支付宝的东西拿走,而我心甘情愿又满心欢喜。淘宝用互联网再一次实现了我记忆中的“合作社”模式,细分的渠道被再次统一起来。这一次的颠覆,由分散起,止于统一。从合作社到细分的线下渠道,再到用互联网“复刻”的线上统一渠道,从此oPCO模式站上了舞台。“渠道为王”的模式进入到“平台至上”模式。一个轮回,多少风霜雪雨,多少人头落地……
直到2014年9月19日,淘宝的8位商户在NYSE敲响了IPO的钟声,一个服务中国超过半数消费者的大平台商实现了它的华丽登场。淘宝代表一个时代,一个互联网改造传统商业的时代,一个大平台超越渠道的时代。从此,渠道模式进入了命运的拐点,一步一步地向着台下走去。
历史就是这样,一个轮回接着又一个轮回。当淘宝复刻“合作社”之后不久,细分再一次出现。正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卖书的当当、卖机票的携程、卖3C的京东、卖汽车的汽车之家。无数细分领域的电商网站,一个一个,在蚕食着淘宝的地盘。但这其实还不够颠覆性,因为他们毕竟都还是oPCO模式,只是更加细分,更加不“合作社”而已。
但历史,总是被具有颠覆性的力量所推动的,当oTO模式出现的时候,消费者眼前一亮,原来,下一个时代的弄潮儿,在这里。
oTO模式,不仅仅是细分,更重要的是它颠覆了平台的价值,就好像当年“合作社”的地位被改革开放的大潮颠覆一样。制造商和服务商再也不需要看渠道和平台的脸色了,他们可以直接通过移动互联网接触到最终消费者,保洁阿姨可以直接联系到需要打扫屋子的你,美甲小妹可以直接联系到需要做指甲的你,按摩的技师都可以直接联系到需要洗脚的你,就连大厨子都可以直接联系到需要做顿饭的你了。这个世界,你还有什么不能oTO的啊?我们也给这个模式起个名字吧,就叫做“直接上门”模式,虽然Low了点,但是够接地气。这年头,谁接地气,谁得天下啊!
那么,问题来了:从oPCO模式,就非得进化到oTO模式吗?是否存在着过渡性的oPO模式?(毕竟,在剧中P和O都是诱人的女性哦,作为男性的o,会拒绝2个女性的服务吗?)
京东和携程的模式,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男人就是男人啊……他们不管你是P还是O,谁能提供服务,o就付费给谁……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京东和携程是怎么做到的。
平台P想要成为制造商O,只有两个办法。一是通过买断O的供给进而和O成为一样的角色。京东的自营,其实就是把自己当成传统意义上的渠道商,先行购买O的产品或服务,然后转卖给消费者o,以充当oTO模式中O的角色。当然,由于交易存在着交易成本(沟通、物流、仓促等),所以批发零售两种行为间存在着价格差异,这不就是当年渠道C的生存之道嘛。携程也是一样,它们没有飞机,也就没法提供机票这个产品,它们同样没有酒店,也就没法提供间/夜的产品,但是它们当年做平台时拥有了消费者o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信任或者说习惯。为了留住消费者,不被制造商或者服务商O们通过自营或者借力其他的通路T抢走,它们担着库存的风险,占用着有限的资金预先购买了O的产品,将产品变为己有。从而,一方面它们切断了制造商和服务商O们使用其他渠道使用价格战等方式的竞争,另一方面它们拥有了产品的定价权。稻盛和夫老先生说过,定价即经营。谁拥有了定价权,谁就拥有了经营的主动权。利用这种方式,平台P们,暂时性的获得了生存的空间和可能。而第二个办法,就是平台P自己成为独立的制造商O,这个下面会说到。
让我们的思维先跳跃一下,来看看存在oPO模式的先决条件。那就是传统的制造商和服务商O们对互联网平台P的无意识和对自身通过T直接服务o的转型行为结果不确定性的焦虑。没有人愿意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除非他走投无路。所以,当所有传统的O们都在观望时,新一代的80’s、90’s后们,那些熟悉互联网力量的新生代们,发起了革命。他们企图从互联网出发,进入到传统的制造业或者服务业中,建立全新的O供给,从而实现了之前提到的更先进的oTO模式。这就是以小米手机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公司的逻辑,也就是上面提及的平台P转型成制造商O的一个例子。不过,这里需要澄清一下,小米公司的定位在我看来,他首先是一家制造业公司,然后才是互联网公司。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能拥有可以比肩传统制造业O们的产品或者服务,这是根本中的根本。永远不要奢望剥离了传统行业O的互联网公司,就连已经成为过去时的门户网站,它们当年也首先是一家媒体,然后才是互联网公司。只可惜,传统媒体行业生产产品的制造门槛太低,当信息获取的成本极度降低时,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媒体。这也就不难理解,微博和自媒体的兴起了。仔细想想的话,今天热火朝天的微博和自媒体,也暗合了从oPCO到oPO再到oTO的转变之理啊。作为10年前,也是当时oPO模式下,某门户的一个码字编辑的我,深深的感受到这股变革力量的巨大。那些还在平台P上码字的媒体老师们,你们难道一点都不慌张吗?你们未来的竞争对手,就是你们一手教育起来的那些曾经的用户们啊。
从商业角度分析完可行性,我们再从性别的角度来看,同为男性的消费者o和渠道C之间是不会有爱情的。好吧,你肯定会说,那现在这么多Gay你又如何解释呢?如果Gay能传宗接代,那他们就具有普遍的社会价值。个体的偶然性变化,永远不能用于道理的论证,是吧。从这个角度,我个人认为,oPO是合理的,但并不稳定,所以它是过渡性产品。因为当供给和需求存在不对等时,或者说当供给方存在竞争时,而这种竞争格局还具有先天的缺陷时(P其实是从O那里采购获得的产品或服务),变化就已经在开始了……
最后,在本次讨论结束之前,我再来说说通路T。
我认为通路T具有2个特征:无形化和独立化。
先来说说无形化。
全新的通路T由于是制造商O们自建的,所以它的存在被产品或服务本身的价值所遮盖了。消费者需要考虑的是我需要什么产品或服务,购买哪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然后通过O建立的通路,产品和服务就来了。举个例子吧,当你家的大米快要吃完了的时候,米厂的人已经把米送到你家门口在敲门了,就因为你使用了米厂附送的智能米缸。所以,真正的oTO,是建立在智能化基础上的自动化,而不是现在的我想做指甲,还要安装个“雕爷牌”河狸家App,然后选个姑娘,定个时间这么麻烦。你可以理解为,所谓的无形化是通过智能化实现的自动服务。
然后再来说独立化。
每一个通路T都是来自不同的制造商O的私有通路,任何一条通路理论上都不存在与别人共用的可能性。不过,社会化大分工促进效率、降低成本的理论我想依旧有效,所以某些公共的“基础设施”可能还是会体现出共享经济的影子。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厂商都去霸占你家里的无线路由器,有的厂商居然还把手伸到了你家的电源开关上面。它们的想法很简单,既然我不能在应用层跟你们竞争,那我就去控制物理层好了……有太多人想做下一个智能时代的百度,做流量的入口。可你们不看看现在的百度,860亿美金的市值,好意思跟2777亿美金市值的阿里巴巴相提并论吗?BAT,已经是过去时了。现在,如果你不该口说TAB,你会遭到别人的鄙视的。而我,在现阶段更情愿只提及AT两家。
说到底,那些硬件厂商和百度一样,都是典型的高速公路收费站思维。我要么在一开始就控制你(电力控制),要么在最后控制你(数据传输控制)。可惜,它们没想过,高速收费站与古时候的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们有什么区别啊。现如今,你不琢磨出点羊毛出在猪身上的高端隐秘盈利模式,还这么粗旷原始又直接,必将遭到来自互联网新一代的遗弃啊。
写了这么多,只是希望你能对由oPCO出演的几种商业模式有一个大概的认知。
现阶段可以看到的稳定形态,我认为是oTO,不过要达到这样的状态,还需要时间这个有魔力的特殊维度的作用。这个过程也许很快,也许很漫长。它取决于制造商或服务商O们的决心,也取决于平台P的转型。同样,作为新兴的通路T,这个独立、又无形的东西何时可以成为真正的oTO模式的催化剂,我目前也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但至少我知道,汽车行业最典型的渠道C,授权经销商体系(4S店),必将退出我们的生活。当汽车品牌制造商多年建立起来的授权经销商体系的大墙倒下的那一刻,各位记得来找我们,我们“养车之家”会在你身边帮助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