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学习“第30期”习题答案一览
青年大学习“第30期”来到沈飞这一中国航空的重要基地一起感受航空人的报国热忱。青年大学习“第30期”习题答案怎么答才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年大学习“第30期”习题答案一览,欢迎大家收藏与分享一下哟!
青年大学习“第30期”习题答案
知识卡片
1,ABCD
课后习题
1,BCD
2,ABC
3,D
4,B
5,D
6,D
青年大学习“第30期”作文范文
罗阳同志爱党爱国、热爱航空,献身航空30载,为航空工业的发展披肝沥胆、鞠躬尽瘁,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用辛勤和汗水铸就了一座座丰碑,用生命践行了“航空报国”的铮铮誓言。
罗阳,中共党员,1961年6月生,辽宁沈阳人,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原副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作为航空工业沈飞的“掌舵人”,他胸怀报国强军赤子之情,创新提出“十个统筹”发展思路,推进管理创新、技术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推动企业经营模式转型,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带领沈飞迈入持续跨越发展的快车道。作为多个型号研制现场的总指挥,他带领沈飞完成了歼-15舰载机等多个重点型号研制并成功实现首飞和设计定型,推动军用战斗机研制取得重大进展,为国家航空武器装备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2012年11月25日,罗阳随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出海执行歼-15舰载机首次起降训练。任务完成后返回大连当日,他突发心肌梗塞、心源性猝死,以身殉职,年仅51岁。
罗阳同志逝世后,作出重要指示,“罗阳同志秉持航空报国的志向,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英年早逝是党和国家的一个重大损失。”罗阳同志被追授“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航空工业英模”等称号。
2022年11月12日,回信勉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们说,“希望你们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推动航空科技自立自强上奋勇攀登,在促进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上积极作为,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青年大学习“第30期”中的沈飞有什么创举?
2012年11月23日,歼-15在航母辽宁舰首次成功起降。10年来,我国航空工业新型号新成果不断涌现,完成了从跟跑向并跑的整体跃升。以歼-20、歼-16、歼-15、歼-10C、轰-6K、空警-500、空警-200、运-20、攻击-11等为代表的新型战机,航空武器装备实现整体跨代。
十年前的今天,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在随歼-15完成首次着舰任务后,因积劳成疾,突发疾病,因公殉职,年仅51岁。传承航空报国、勇攀高峰的“罗阳精神”,航空工业新型号、新成果不断涌现。今天的时空故事,我们一起关注着10年来,我国舰载机如何实现系列化发展。
歼-15舰载机是我国第一型舰载机,新技术多、探索性强、风险性高。2012年11月23日,歼-15在辽宁舰首次成功起降,从这一天起,中国海上没有舰载机的时代成为历史,中国战斗机也实现了从陆地向海洋的跨越。
航空工业沈阳所首席专家 王永庆:因为歼-15是咱们航母上最核心的武器装备,一个航母编队它能有什么样的能力,有什么样的作战效能,很关键、很核心的就是舰载机的机群。但是因为航母编队要执行不同的任务,有本身的防空的任务,有海上制空权夺取的任务,还有更重要的航母编队是一个打击力量,你的对面打击的能力,这都非常关键,所以就要求特别是现在咱们飞机的平台,战斗机的设计技术实现多用途。
歼-15到系列舰载机 十年冲破了什么?
中国舰载机技术的进步源于十年前,也就是在歼-15着舰成功后,后续要发展系列舰载机,就需要在制造工艺等多方面进行技术创新。在歼-15的研制团队中,就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平均年龄只有30岁。十年,他们冲破了什么?
2013年,为了加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航空工业集团沈飞成立了“罗阳青年突击队”,一群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年轻人,承担起了舰载机系列化急难险重任务攻关的重任。
在航空工业沈飞工艺研究所,青年突击队队员李晓丹正在运用最新的3D打印设备,生产应用于新一代战机上的零部件。随着激光灵动飞舞,一件件形状复杂的金属零件像被施展了魔法一样,自下而上凭空“生长”出来。
航空工业沈飞工艺研究所 李晓丹 博士:像这种激光选区熔化工艺,我们在一米五之内尺寸的零件,都已经可以直接来进行生产制造了。3D打印技术在飞机上的应用,我们已经达到了规模化、工程化的应用,在世界上属于领先的位置,我们也引领了该类技术在这个领域的发展。
3D打印技术由于具有轻量化、一体化、提高材料利用率等优点,被越来越多地采用。起步阶段,团队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创新难度极大。作为青年突击队的牵头人,李晓丹带领团队仅仅用了28天,就打通了典型工艺样件在公司内的全流程试制,以最短的时间创造了行业内高端装备零件生产的奇迹。
航空工业沈飞工艺研究所 李晓丹 博士:一个件从长得像到能用上,这条路是最难的。我们当时用了八个月的时间做了800多页实验,做了所有的性能数据来表明,这个材料合格,这个工艺合格,这个零件合格,才能把这个零件第一次装到我们的飞机上。
如今,这个由青年高级技术人才组成的团队,已经全面掌握了3D打印技术从研制、加工到应用的全部技术,并在飞机制造领域广泛应用,我国也成为世界上唯一实现3D打印制造技术在飞机上规模化应用的国家。李晓丹说,成绩的取得正是源于“罗阳精神”的感召。
航空工业沈飞工艺研究所 李晓丹 博士:当年在歼-15舰载机快上线的时候,拦阻钩这个难题我们一直没有解决。他(罗阳)就带着我们的这些技术人员,每一个细节去推敲,不断地去调整主攻方向和研制模式,之后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种勇于面对困难,攻坚克难,永攀高峰的精神对我们影响特别大。
十年间,一大批青年突击队员快速成长,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勇挑大梁。如今,已有15000多支“罗阳青年突击队”活跃在航空工业一线,让中国战鹰高飞远航。
十年间,歼-15体系作战能力也越来越强,作为航母编队体系中的关键一环,从首次着舰到昼夜起降航母,从海空突击训练再到伙伴式加受油,从单舰到双航母时代,歼-15规模战斗力已经形成,与中国海军共同圆梦深蓝,壮志凌云驰骋海天。
航空工业沈阳所首席专家 王永庆: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们终于可以出去了,我们终于可以突破把我们封住的那条链子了(岛链)。国家民族有了这个东西,冲破了那条链(岛链),我觉得这是意义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