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小时活动来历及意义一览
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全球性节能活动,提倡于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晚上20:30举行熄灯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来历及意义一览,欢迎大家收藏与分享一下哟!
地球一小时活动来历
“地球一小时”也称“关灯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在2007年向全球发出的一项倡议:呼吁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期间熄灯一小时,以此来激发人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思考,表明对全球共同抵御气候变暖行动的支持。这是一项全球性的活动,世界自然基金会于2007年首次在悉尼倡导之后,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大家都来参加这个活动 。 “地球一小时”活动首次于2007年3月31日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展开,一下子吸引了超过220万悉尼家庭和企业参加;随后,该活动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席卷全球。
地球一小时活动意义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地球自然环境也每况日下,因此许多国际组织开始在某一天设定特别的节日,目的就是呼吁人们关注地球环境问题,以自己绵薄之力来保护地球。其中有一项活动曾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它就是所谓的“地球一小时”。人们自愿参加这项活动,而且活动要求非常简单,就是在一个小时内不开屋内任何的灯光。这样的活动一度被认为是节能环保的提倡,然而也有不少人对该项目的可行性表示怀疑。
在还没有发明交流电和电灯之前,古人们都是借用自然光线或者蜡烛以及煤油灯的光来照明。当然也由于那时候地球上的人口基数不大,所以古人通过燃烧蜡烛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并没有那么明显。随着人类拉开工业革命的序幕,电灯开始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它在短暂的几十年里逐渐取代了蜡烛和煤油灯等传统照明方式。现在我们都会用“灯红酒绿”来形容一个城市的繁华,其中灯光的装饰是必不可少的。
毋庸置疑,如果现代人的生活中长时间缺乏人造光源的支持,那么生活很快就会变得十分混乱。而人类能够使用电灯的前提是有稳定的电源提供,这就需要各大发电厂日夜不停地运作。目前世界上占比最高的发电厂应该是火电厂,它是通过燃烧煤矿等物质来提供产电的能量,而代价就是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去。
鉴于这一情况,国际环保组织提出了地球一小时的概念,如果全世界不同地区都能够在一个小时内停止开灯,那么不但会减少很多光污染,还在很大程度上节能。然而有专家对该活动的可行性表示质疑,活动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方式不正确会导致效果出现巨大偏差。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发电厂的运作。维持每个城市正常秩序的电能都是由发电厂提供的,而且发电厂不仅全天候不停机运作,有时候一整年都不会停机,除非需要进行定期检修。
再者,电力系统的设计是根据城市的总负荷决定的,其中充分考虑到一般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但是并没有考虑到如果整座城市都突然不用电的情况。电是一种即时消耗能量,如果发出来不用的话就会浪费。所以当这边在不断发电的时候,用户那边却大大减少了用电量,这对电力系统的运营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巨大的负荷波动容易导致电力系统出现局部故障,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整个城市的电网瘫痪。由此看来,一味地追求“地球一小时”这个活动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益处,除了能省一些电费之外,并没有其它优点了。因为电厂一直都在运行,无论用户家里是否在用电,它都要保证整个电网的可靠运行,所以平日里多注意节约用电就好了,没必要集中在一个时间段省电。
节能环保重要性
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定义之分,广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狭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被破坏的代价,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